他乡一树花是什么意思 他乡村树似吾乡是谁的诗
时间:2023-09-09 23:45:19 作者:如果爱有下一回 关于秋天的诗句七言诗
1.关于秋天的诗句七言
关于秋天的诗句七言1.关于秋天的七言古诗
【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2.描写秋天的七律诗
七言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近体诗又名今体诗,为唐代新兴的诗体,因与古体有别而得名。
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二种,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七律诗的基本句式: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以下是十首关于秋天的七律诗:1、村行宋代: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简析::作者在前六句诗里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富有诗意的秋日山村晚晴图,较好地体现了宋人“以画入诗”的特点。译文:马儿穿行在山路禅尘上菊花已微黄,任由马匹自由地行走兴致悠长。
千万的山谷回荡着声响静听夜,看数座山峰在夕阳下默默无语。棠梨的落叶红得好似胭脂一般,香气扑鼻的荞麦花啊洁白如瞎袭渗雪。
是什么让我在吟诗时忽觉惆怅,原来乡村小桥像极了我的家乡!2、秋兴八首·其一唐代: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磨脊白帝城高急暮砧。
简析:全诗以“秋”作为统帅,写暮年飘泊、老病交加、羁旅江湖,面对满目萧瑟的秋景而引起的国家兴衰、身世蹉跎的感慨;写长安盛世的回忆,今昔对比所引起的哀伤;写关注国家的命运、目睹国家残破而不能有所为、只能遥忆京华的忧愁抑郁。译文: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
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3、秋思宋代:陆游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简析:本诗写秋日所感,表现了作者向往闲适而又不能闲居的心情。
译文:利欲驱使人东奔西走,如同万头火牛奔突一样,倒不如做个江湖上人,浪迹天涯,像沙鸥鸟那样自由自在。一日长似一年,闲暇无所事事的时候才感觉如此,即使是天大的事,喝醉了也就无事了。
在捣衣棒的敲击声中,深巷里的明月渐渐西沉,井边的梧桐树忽然摇动叶落,方知故乡也是秋天了。想极目远眺,苦于没有登高的地方,哪能像陈登站在百尺楼上,高论天下大事呢。
4、登高唐代: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简析: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5、秋日宋代:程颢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译文:日子闲散的时候,没有一样事情不自如从容,往往一觉醒来,东边的窗子早已被日头照得一片通红。
静观万物,都可以得到自然的乐趣,人们对一年四季中美妙风光的兴致都是一样的。道理通著天地之间一切有形无形的事物,思想渗透在风云变幻之中。
只要能够富贵而不骄奢淫逸,贫贱而能保持快乐,这样的男子汉就是英雄豪杰了。6、长安晚秋/秋望/秋夕唐代:赵嘏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简析:这首七律,通过诗人望中的见闻,写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和羁旅思归的心情。
译文:拂晓的云与攀在漫天游动,楼台殿阁高高耸立触天空。残星点点大雁南飞越关塞,悠扬笛声里我只身倚楼中。
艳萦的菊花静静地吐芳幽,红红的莲花落瓣忧心忡仲。可惜鲈鱼正美回也回不去,头戴楚冠学着囚徒把数充。
7、始闻秋风唐代: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简析:这首诗不同于一般封建文人的“悲秋”之作,它是一首高亢的秋歌,表现了独特的美学观点和艺术创新的精神。译文:去年看菊花我和您告别,今年听到蝉叫我又返回。
五更的风声飕飗枕上觉,一年的颜状变化镜中来。战马思念边草拳毛抖动,大雕顾盼青云睡眼睁开。
秋高气爽正好极目远望,我为您抱着病登上高台。8、秋怀金朝:元好问凉叶萧萧散雨声,虚。
3.关于秋天季节的七言古诗
1、《秋夜曲》唐代:王维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译文:月亮初升时秋露已经稀微,身着单薄的罗衣并未更换别的衣裳。
漫漫长夜满怀深情地银筝拨动,心中害怕独守空房,不忍进屋睡觉。2、《秋夕》唐代: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译文:在秋夜里烛光映照着画屏,手拿着小罗扇扑打萤火虫。
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寝宫凝视牛郎织女星。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代: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译文:独自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4、《山行》唐代: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5、《秋夜曲》唐代:张仲素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译文:计时的漏壶在长夜里响起“丁丁”的滴水声,天幕上轻云在缓慢地移动,月亮时而被遮住,时而又露了出来。暗处的秋虫一整夜都在鸣叫着,突然想起还没有给出征作战的丈夫准备寒衣,此时千万不要下霜。
4.关于秋天的诗句七个字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苏轼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白朴《天净沙·秋》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槛菊愁烟兰泣露。——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叶绍翁《夜书所见》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李贺《七夕》
5.写秋的诗七言绝句
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去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注]①“自古”句:自宋玉《九辨》“悲哉秋之为气也”开始,写悲秋的人不可胜数。
②“晴空”二句:《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诗即取其意。
秋高气爽,碧空如洗,一鹤冲霄,气概昂扬。[鉴赏提示]《秋词》是作者被贬朗州后写的。
历代诗人描写秋景,大都离不开萧瑟空虚、冷落荒凉的感伤情调,此诗却一反常调,热情赞颂秋天的美好,把它写得极富诗意。诗一开始就否定古来的悲秋观念,认为秋日胜过生气盎然的春天,表现了一种激越向上的思想感情。
接着,抓住一鹤凌云这一事物进行描绘,展现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飘浮的开阔景象。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驰骋想象,自己的“诗情”也随着凌空的白鹤而飞到“碧霄”。
全诗立意新颖,意境开阔,情调高昂。
6.学生自己写的关于秋天的古诗(七言绝句)
王维17岁时背井离乡,到长安谋取功名,身在繁华热闹的帝都,茫茫人海中举目无亲,尤其在重阳佳节时,本应家人团聚,内心那种强烈的孤独感可想而知。
于是,因思念家乡的亲人,他写了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朴素无华而高度概括的诗句,道尽了天下离家远行人的共同心声,这句诗也成为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名句流传至今。(注:王维家居蒲州,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7.描写秋天的古诗(要求:七言绝句,四句)
李白【秋下荆门】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杜甫【奉和严大夫军城早秋】秋风褭褭动高旌,玉帐分弓射虏营。
已收滴博云间戍,更夺蓬婆雪外城。孟浩然【初秋】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张籍【秋山】秋山无云复无风,溪头看月出深松。
草堂不闭石床静,叶间坠露声重重。元稹【暮秋】看著墙西日又沉,步廊回合戟门深。
栖乌满树声声绝,小玉上床铺夜衾。白居易【秋游】下马闲行伊水头,凉风清景胜春游。
何事古今诗句里,不多说著洛阳秋。卢殷【悲秋】秋空雁度青天远,疏树蝉嘶白露寒。
阶下败兰犹有气,手中团扇渐无端。杜牧【秋浦途中】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杜牧【秋夕】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李商隐【到秋】扇风淅沥簟流离,万里南风滞所思。
守到清秋还寂寞,叶丹苔碧闭门时。薛莹【中秋月】三十六旬盈复缺,百年堪喜又堪伤。
劝君莫惜登楼望,云放婵娟不久长。司空图【秋燕】从扑香尘拂面飞,怜渠只为解相依。
经冬好近深炉暖,何必千岩万水归。杜荀鹤【溪岸秋思】桑柘穷头三四家,挂罾垂钓是生涯。
秋风忽起溪滩白,零落岸边芦荻花。韦庄【惊秋】不向烟波狎钓舟,强亲文墨事儒丘。
长安十二槐花陌,曾负秋风多少秋。崔道融【秋霁】雨霁长空荡涤清,远山初出未知名。
夜来江上如钩月,时有惊鱼掷浪声。补充:你好!以上是一些描写秋天的唐代的古诗!你参考下吧!帮到你,请点击右下角采纳,谢谢!。
何事呤余徒惆枨,村桥原树是吾乡的意思是什么?
原句应为: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出自宋代王禹偁的《村行》
意思空陆:是什么让我在吟诗时忽觉惆怅,原来乡村小桥像极绝宴了我的家乡!
提问者此句从原句的变化而来。意思:是什么斗宏顷让我在吟诗时徒然惆怅,原来乡村小桥是我的家乡!
相比来说,感觉原句更委婉有意蕴
村行王禹偁翻译及赏析
~~~【原文】~~~
村行
王禹偁〔宋代〕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译文】~~~
马儿穿行在山间小路,路旁的野销敬森菊已微微开放,任由马儿随意行走兴致悠长。
秋风瑟瑟在山谷间不停回响,看数座山峰默默伫立在夕阳斜晖中。
棠梨的落叶红得好似胭脂一般,香气扑鼻的荞麦花啊洁白如雪。
是什么让我在吟诗时忽觉惆怅,原来是这乡村景色像极了我的家乡!
~~~【注释】~~~
信马:骑着马随意行走。野兴:指陶醉于山林美景,怡然自得的乐趣。
晚籁:指秋声。籁,大自然的声响。
棠梨:杜梨,又名白梨、白棠。落叶乔木,木质优良,叶含红色。
荞麦:一年生草本植物,秋季开白色小花,果实呈黑红色三棱状。
原树:原野上的树。原,原野。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即景抒情小诗中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村行为线索,以多彩之笔逼真地描绘了山野迷人的景色,以含蓄的诗语真切地抒发了诗人拳拳思乡之情。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两句交代了时、地、人、事。时令是秋亏亩季,这是以“菊初黄”间接交待的;地点是山间小路,这是以“山径”直接点明的;人物是作者本人,这是从诗的结句中的“吾”字而得出的结论;事情是作者骑马穿山间小路而行,领略山野旖旎的风光,这是从诗行里透露出来的消息。这两句重在突出作者悠然的神态、浓厚的游兴。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两句分别从听觉与视觉方面下笔。前句写傍晚秋声万壑起,这是耳闻;后句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这是目睹。这里,“有声”与“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数峰”句写数峰宁静,不从正面着墨,而从反面出之,读来饶有情趣。这正如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所说的“山峰本来是不能语而‘无语’的,王禹偁说它们‘无语’或如龚自珍《己亥杂诗》说‘送我摇鞭竟东去,此山不语看中原’,并不违反事实;但是同时也仿佛表示它们原先能语、有语、欲语而此刻忽然‘无语’。这样,‘数峰无语’、‘此山不语’才不是一句不消说得的废话······”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耳闻“有声”与目睹“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富有情趣。诗人迷恋山间那份宁静,然而暮色已悄然降临,还是且行且回。第三联写山乡的红叶与荞麦花:经霜的棠梨叶随风飘落,红艳似火,在山野间分外耀眼;成片的荞麦花开如雪,阵阵清香扑鼻而来。“胭脂”与“白雪”对举,令红的更艳,白的更纯,给读者带来极唯美的视觉感受。
最后尾联“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诗人乘兴而游,胜景触目,吟咏成诗,可是吟完诗句,一丝怅惘涌上心头,诗人看见了:前面的小桥流水、原野平林,很是眼熟。似乎重归故稿运里,那份近乡情切的感觉也许仅在刹那间一闪,便恍然回转过来,——此地并非诗人的故乡,诗人心中的那份恼意自不待言说,这次村行的情绪也由悠然转入怅然。满目山川,清晖娱人,宦途失意的异乡人却有家不得归,此情此景,真的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在前六句诗里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富有诗意的秋日山村晚晴图,较好地体现了宋人“以画入诗”的特点。诗的最后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前句设问,写诗人在吟诗之后不知为什么忽然感到闷闷不乐;后句作答,写这原来是诗人因蓦然发现村桥原野上的树像他故乡的景物而产生了思乡之情。这样写,就使上文的景物描写有了着落,传神地反映出了作者的心情由悠然至怅然的变化,拓深了诗意。
~~~【创作背景】~~~
公元991年(宋太宗淳化二年),王禹偁得罪了宋太宗,贬官商州,《村行》便是这一时期的产物,作于淳化三年。
~~~【作者简介】~~~
王禹偁(chēng)(954—1001)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汉族,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相关习题】~~~
《村行》阅读试题及答案: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照应题目,点明地点和时令,写出了诗人信马徐行、观赏山野景色的悠然兴致。
B、第二联上下句构成对比,生动地表现出山中有时喧响有时静穆的景象。
C、第三联以“胭脂”和“白雪”为喻,形象地描绘出山中绚丽多彩的秋景。
D、最后两句设为问答,抒发了诗人由外界景物所触发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答案:B。
(2)对这首诗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诗抒发的是诗人观赏山村美丽景色时悠然自得的心情。
B、诗的.主旨是表达诗人对美丽幽静山村的由衷赞美与向往。
C、全诗情景交融,诗人思乡的惆怅心情已经渗透在前面的景物描写之中。
D、诗中通过情绪的陡然转折,表现了诗人深藏于内心、随时会被触发的怀乡之情。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