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日本首相8月15日是谁 日本首相8月15日出生的文章,本文对文章日本首相8月15日是谁 日本首相8月15日出生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东条英机被定为甲级战犯,在美军前往逮捕他之
前,开枪自杀未遂。后经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确认了他发动战争,侵略别国等罪行,于
1948年将其处以绞刑。
东条英机出生于日本的一个军阀家庭,其父东条英教是创造日本陆军的“有功之臣”。
东条英机在其父的熏陶下,从小就在灵魂深处埋下了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思想。
公元1899年(明治32年),16岁的东条英机进入东京陆军幼年学校就读,三年
之后升入陆军中央幼年学校。少年立志从军的东条英机,从小就爱打架而不爱学习功课,即
使被别人打得头破血流,他也从不服输。他上了陆军中央幼年学校之后,学习成绩仍然不
好,但打架却名列前茅。有一次七、八个同学揍他,他被打得狼狈不堪。据说他由此领悟到
“力气再大,只能对付一个敌人,要战胜众敌,还得靠学习”,于是他擦干眼泪,猛用起功
来。1904年,他升入陆军学校,当上了士官候补生。当时日俄战争已经爆发,他只学习
了10个月便提前毕业,并得到了少尉军衔。决心做“天皇陛下的御盾”的东条英机,跟着
新组建的师团到了中国东北,和他的父亲来到了同一个战场。但是,还没等他参加战斗,日
俄战争便宣告结束了,他也随队“凯旋而归”。
1915年(大正4年),33岁的东条英机从日本陆军大学毕业。在陆军省当了一段
时间副官之后,又任驻德国大使馆武官。回国后担任过陆军大学教官、陆军省军事局课员、
整备局动员课长等职。公元1929年(昭和4年)。他被任命为步兵第一联队长。为了显
示武士道精神,他经常在没人的地方练嗓子,练就了一副大嗓门,喊一声“立正”能把人们
吓一跳。
1933年,51岁的东条英机当上了日本陆军少将,并被调到参谋本部工作,不久又
被任命为军事调查部部长。当时,日本陆军积极插手日本的政治活动,东条英机也参与了这
种活动的幕后策划。当时日本各政党做为推行政治的中心势力,对于“九·一八”事变及军
部对此所持的态度感到不满。东条英机马上对政党发表的不利于军部的言行进行了“调
查”,指控这是“挑拨军民关系”,以此封住了政党对军部批判之口。从此,日本加速在军
国主义的道路上滑了下去。
1935年(昭和10年),东条英机出任关东军宪兵司令官,再度来到中国东北。他
下车伊始,就亲自出马,动员军警,搞所谓“整肃纲纪”,“强化治安”,讨伐“土匪”,
疯狂地镇压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为此,他很快被晋升为陆军中将。1937年(昭和12
年)春,他又当上了关东军参谋长。1937年7月7日,侵略中国华北的日军制造了卢沟
桥事变。东条英机立即率关东军进攻察哈尔省,超过长城,侵占了张家口等地,并炮制了听
命于日本人的所谓“察南自治政府”。
“九·一八”事变前后,军国主义分子在日本内阁中越来越多,军部渐渐控制了日本政
局。1938年(昭和13年)春,东条英机回到东京,当上了陆军次官,成为新任陆相板
垣的助手。不久,他象海军次官山本五十六兼任海军航空本部部长那样,也兼任了陆军航空
本部部长。11月28日,东条英机在“陆军管理事业主恳谈会上”发表了臭名昭著的演
说。他扬言要准备对中国和苏联两国正面战争,而后全部占领中国。当时日本国内就有人对
他的演说不满,认为一个陆军次官发表如此重要声明,未免有些轻率。经济界人士痛骂东条
英机好似恶魔一般。
不久,这位“恶魔”又调任航空总监。他上任后大力强化和扩大侵华的日本航空兵。他
对航空技术是门外汉,但为了表示对技术人员和飞行人员的信赖,经常“勇敢地进行空中旅
行”。他一方面吹嘘日本航空兵在“物的方面是出色的”,另一方面鼓吹发扬武士道精神。
对于死在中国的众多航空人员的“遗族”,又是设宴招待,又是“祝愿各位能毫无拘束地参
拜完”神社,以图换取一个“人情将军”的美称。
1940年7月,57岁的东条英机当上了日本内阁的陆军大臣。他在特任式结束后表
示要“粉身碎骨以向克服艰难时局迈进”;他于就任伊始的深夜参拜在中国战场死去的“皇
军将士”的神社,表达了他实行军国主义化的决心。同年9月27日,日本同德、意签订了
《三国同盟条约》,划分了势力范围。这进一步鼓舞了东条这个极端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的
侵略扩张野心。
1941年(昭和16年)初,东条以“今年正是非常时期中的超非常时期”这番话为
引子,向部内人员作了训示。时隔一天,“战阵训”发表了。东条炮制的这个为“在战阵中
盛开鲜艳之花”而“灌输养分”即宣扬法西斯精神的“战阵训”,曾被一些人吹嘘成是“国
民训”。为了完成“圣战”——侵略扩张,东条强调要“攻必取,战必胜”,“发挥服从精
神”,“命令一下,欣然投身于死地”;要求日军“生活务期简朴,不自由应思为常事”,
“纵令有遗骨不归之事,敢于毫不为意”;还应“勿嫉他人之荣达,勿怨己之未被重用,应
顾而思己诚之不足”,只管卖命,“作国民之模范”。
1941年10月,东条当上了日本内阁首相。他在组阁时抛弃了已往的谋求政界势力
均衡的方针,陆军成了内阁的骨干力量。东条还兼任内务大臣和陆军大臣,使权力日益集中
和一元化。这时,东条已晋升为大将。这位军人首相一上任便在政府声明中重申“既定国
策”,即“完成支那事变,确立大东亚共荣圈”,也就是继续侵略中国,占领南太平洋各
国,同时追加军费预算。他表示要“以决不后退之意志,率先亲临前线,辅弼皇谟。”拿日
本人民的生命财产作赌注,进行战争赌博。他不断发表讲话,要求日本人民“信任政府”,
勒紧裤腰带,因为“今后在日常生活中将出现进一步紧缩的情况是不得已的”,“对于政府
的方针措施即使见到有什么不足之处,与其议论它的是非,莫如首先用我们国民的实践来加
以补偿”。
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时间12月7日),日本帝国政府发表声明:对美英宣
战。此时,日本海军已经对珍珠港的美军进行了突然袭击,太平洋战争爆发了。以东条为总
裁的法西斯军国主义组织“大政翼赞会”恰在这一天召开第二次中央联合会议,身穿军装的
东条在会上说:“对美国和英国宣战的诏敕业已颁发”,“希望各位火速回到各自的岗位
去,要在各自的岗位上指导国民,为突破艰难而勇往直前。”
1942年5月,日本海军在珊瑚海之战中首次受挫,6月,在中途岛之战中又遭惨
败,从此便丧失了在太平洋上的主动权。中国军民的英勇抗战,拖住了大量日军,使盟国进
一步赢得时间,并转入反攻。1944年7月,塞班岛、关岛都被美国攻占,塞班岛日本守
军全部覆灭的消息传到日本后,惨败已久的真相逐渐为日本国内所了解,于是国内批评之声
四起,严厉抨击发动太平洋战争的东条。东条被迫于7月18日提出辞呈。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东条英机被定为甲级战犯,在美军前往逮捕他之
前,开枪自杀未遂。后经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确认了他发动战争,侵略别国等罪行,于
1948年将其处以绞刑。
十恶不赦的超级战犯:东条英机--书
日本首相近卫文麿
1891年11月12日,近卫文麿出生在东京的显赫贵族家庭,是近卫笃麿和前田庆宁女儿—衍所生的长子。其父近卫笃麿是明治时期的知名人物,曾任学习院院长和贵族议长等要职。近卫文麿是宫廷贵族五摄家之一‘近卫家’第30任宗主,后阳成天皇的12世孙裔。
作为近卫家250年来第一个由正妻所生的长子,近卫文麿自出生之日起即被视为掌上明珠。据说其曾祖父为他的出生高兴得连连题诗,父亲怕他摔倒,更是直接在他身上绑起绳子,恨不得拴在自己裤腰带上。
由于家族和天皇的渊源,近卫文麿自幼深受“天皇家屏藩”的严格家教与训练,三岁起便由祖母带着参拜皇室,尊皇尽忠的封建伦理在他心中打下深刻烙印。
从小聪慧过人、家教严格又勤奋好学的近卫文麿简直就是别人家的孩子。12岁时,他便承袭了父亲的爵位,一路顺风顺水,平步青云。
但月有阴晴圆缺,人也无完人。学生时代,近卫文麿常常因为显赫的家室而交不到真心的朋友,他曾一度想辞去爵位,做一个普通人。
并且近卫文麿的母亲在他出生后八天就因产褥热去世。其父笃麿又娶了文麿的姨母贞子续弦,而文磨一直将其姨母当成亲生母亲,直到长大后才知道真相。后来他感叹道:“知道这件事后让我觉得世间充满谎言。”这大概也是他对任何事都执怀疑态度的根源所在。
从京都帝国大学法学部毕业后,近卫文麿不断在欧美国家游学,这让他的眼界十分开阔,思想也更加深远。学成回国的近卫文麿时常在报纸和学术文刊上发表文章,引起政界不小的震动。
从临时议员到副议长到议长再到内阁总理大臣、外务大臣,拓务大臣,班列,农林大臣(临时代理),司法大臣,国务大臣等,近卫文麿仅用了不到二十年。
罪证如山的近卫文麿
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九一八事变,敲响对外侵略扩张的战鼓。近卫文麿不仅对日本军人的做法极为赞赏,还在《元老重臣与我》中声称:“少壮军人在满洲事变以来所推进的方向,是我日本必须走的命运之路。”虽然政党内有不少反对意见,但是对于近卫来说,这都将不算什么。因为他主宰日本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1937年,日本政党内部愈加混乱,多个政党都因无法控制国内的政治矛盾而相应垮台。此时近卫受命组阁,成立第一届近卫内阁,时年46岁的近卫被称为“青年宰相”。报纸将他的内阁称为“青年内阁”、“明朗内阁”。经过长期的积累沉淀,近卫此时已是众望所归。
近卫文麿上台后,立刻着手实施了侵略政策。中国是他的第一站,他的目的是亚洲。首先就是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一声枪响,卢沟桥事变发生。9日,近卫文麿在内阁会议上确定了扩大事态的处理方针,之后又向华北增派了关东军两个师团,那时的华北,早已“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在近卫文麿的推动下,侵华战争不断扩大。1937年的寒冬,爆发了近卫文麿在政期间的另一桩赫赫有名的罪案——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克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一时间,南京城里,炮火连天,血流成河,杀红了眼的日军在这里实现了令人唾弃的征服欲。
由于取得了攻克南京的战果,日本国内主战派势力抬头,近卫文麿更是直接发表言论称:“不论在任何情况下,日本均不与国民政府交涉……日本绝对不容许第三者出面调停……”
诚然那是中国屈辱的年代,但任何一个国家为争取自己国家的利益,都不应该跨过人道主义的底线。
心目中的甲级战犯——近卫文麿
近卫文麿是对近代中国影响极大的人,他犯下的罪行被记入史册,铁证如山,但他却不是法律上的甲级战犯。
1945年,美国占领日本后,于12月6日发出对近卫的逮捕令。近卫文麿似乎早已料到自己这一天,他尝试笼络官员,修改宪法,试图洗刷罪名,而得到的却是更多的唾弃。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有时候“打败”更多的是心理落差的折磨。1945年12月16日清晨,近卫文麿在被捕的数小时后畏罪服毒自杀。
法庭不能够对1个死人进行宣判!
近卫文麿遗书自称:对华战争之后,所犯政治错误甚多,对此深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无法忍受在美国人的法庭上受审····但即使他不服毒自杀,作为发动全面侵华和法西斯三国协定的首要罪犯,等待他的极有可能就是法庭的绞刑判决。
作为日本曾经最年轻的内阁总理,他礼贤下士,接济贫民,口头禅便是“叫花子也是宾客”,却也对一海之隔的邻国极尽残忍,原田曾经感慨:“近卫这个人是个像富士山一样的家伙,从远处望很漂亮,但到了近处看就全是岩石,粗糙不堪。”
1972年9月,上台执政仅两个多月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为何要在尼克松访华之后、中美正式建交之前匆匆访问中国,并在访华期间与中国实现邦交正常化?
美国的行动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 *** 从中、日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及亚洲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的大局出发,提出了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目标。然而,战后的日本在美国的压力下,1952年4月,吉田茂 *** 同台湾当局缔结了所谓的“和平条约”,宣布建立所谓的“外交关系”,为中日邦交正常化设置了严重障碍。
在此情况下,中日关系不得不从民间入手,大力开展民间外交,以“渐进积累”方式为两国关系正常化创造条件。此后,中日两国的民间贸易和文化交流不断发展起来。日本人民要求恢复日中邦交正常化的呼声也日渐高涨,从而为两国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突破奠定了基础。
data-filtered="filtered" *** 与基辛格
1971年7月15日上午,日本首相佐藤荣作看到了基辛格秘密访华的消息。这则消息对他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他绝对没想到尼克松会把日本撇在一边,便密派基辛格作为其特使访华,并决定自己也亲自前往中国访问。仅在8个月前佐藤赴美访问时,尼克松还向他保证:“关于对华政策将来的发展,将继续与贵国密切联系和协商。”
眼前的尴尬,给日本带来巨大的冲击。日本政界一批有识之士以此为契机,强烈要求迅速开展自主和平外交,改善日中关系。
田中接受访华邀请
1972年7月,在中国问题上一筹莫展的佐藤荣作在一片反对声中,辞去首相职务。接着,田中角荣在选举中获胜,出任新首相,并很快组成了田中内阁,大平正芳任外相。
data-filtered="filtered" 田中角荣
为加速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步伐,周恩来做了一系列安排。10日,周恩来派中日友协副秘书长孙平化率上海舞剧院到东京访问演出,并指示孙抓住时机,争取向田中首相当面转达他的邀请。7月16日,周恩来在会见日本社会党前委员长佐佐木更三时又表示:“如果日本现任首相、外相或其他大臣来谈恢复邦交问题,北京机场准备向他们开放,欢迎田中本人来。”
日本方面的反应也是神速的。7月22日,大平外相会见了孙平化。孙平化转达了周恩来总理的邀请。8月11日,大平外相再次会见孙平化,正式表示,田中首相已决定访华,并对周恩来总理的邀请表示感谢。次日,中国外交部部长姬鹏飞正式宣布:中国总理周恩来“欢迎并邀请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谈判并解决中日邦交正常化问题”。
8月15日,田中首相在东京亲自接见了孙平化,正式接受访华邀请,并告之准备在9月下旬或10月初成行。双方商定,待访华日程确定后,再由中日双方同时发表公告。田中还表示,希望通过访华,一举建交。
data-filtered="filtered" 1972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9月21口,中日双方在北京时间上午10时(东京时间11时)在北京和东京同时发表公告。至此,田中访华完全确定下来。在经过一番精心准备后,9月25日,田中首相一行启程。陪同他来访的有大平正芳外相以及其他日本 *** 要员。
由于事先双方已交换了联合声明草案,意见比较接近,因此短短5天中,整个建交谈判比较顺利。不过,双方仍然在一些问题上产生了严重分歧。
*** :“你们吵架吵完了?”
*** 是中日邦交正常化的高超的指挥者。他在9月27日中日建交谈判出现严重分歧、中日邦交正常化遇阻的关键时刻会见了田中一行。
data-filtered="filtered" 田中角荣
田中和大平等在周恩来的带领下,来到 *** 住处。刚一进门, *** 就说道:“你们吵架吵完了?”接着又说道,“不打不成交嘛!”田中首次领略到 *** 的幽默、风趣。一小时的谈话,始终都在轻松、友好的气氛中进行。
*** 先是开玩笑说:“我是个大官僚主义者,见你们都见得晚了。”然后又称赞大平的名字好,是“天下太平”,说得大平在一旁喜滋滋的。接着又问起会谈情况,并说道:“总要吵一些,天下没有不吵的。吵出结果来就不吵了嘛!”
当时正在进行中的建交谈判,争论十分激烈,田中对谈判能否最后达成协议心里没底, *** 的这句“吵出结果来就不吵了”使他吃了定心丸。
*** 十分重视日方对侵华战争如何表态的问题,他问田中:“你们那个‘增添麻烦’的问题怎么解决的?”田中回答:“我们准备按照中国的习惯来改。” *** 进一步告诫说:“只说句‘添了麻烦’,年轻人也不会满意。在中国,这是把水溅到女孩子裙子上时说的话。”一句轻松的俏皮话,点出了问题的实质。
data-filtered="filtered" *** 会见田中角荣
会见结束时, *** 指着周围书架上的《楚辞集注》六卷说:“这套书是送给田中首相的礼物。”田中高兴地说:“多谢,多谢。”尽管田中一再谦让, *** 还是把他们送到门口,目送着田中一行离去。第二天,田中一行参观故宫。
在 *** 和田中会见之后,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1972年9月29日,中日双方终于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 *** 联合声明》。周恩来、姬鹏飞与田中、大平分别代表两国 *** 在联合声明上签字。联合声明宣布自该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决定自1972年9月29日起建立外交关系,并尽快互换大使;决心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两国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
联合声明的发表使中日两国人民为之奋斗了整整20年的邦交正常化终于实现了。1972年9月29日这一天载人了中日两国关系的史册。
(王友)来源:《文史博览》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日本首相8月15日是谁 日本首相8月15日出生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日本首相8月15日是谁 日本首相8月15日出生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下一篇:更多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