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4月8号新闻播报内容 4月8号新闻播报视频的文章,本文对文章4月8号新闻播报内容 4月8号新闻播报视频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新闻联播》于1978年1月1日起每天19:00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直播,同时各省级卫视进行转播。播出时长30分钟(有时会延长) 。
一、节目介绍
《新闻联播》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晚间新闻节目,节目由郭志坚、康辉、海霞、李梓萌、欧阳夏丹、刚强担任主播。
节目以政治、经济、科技、社会、军事、外交、文化、体育、农业、交通等方面新闻为主。
二、节目背景
1958年9月2日晚7点,北京电视台《电视新闻》开播,是《新闻联播》的前身。
1970年,北京电视台新闻部在合肥、太原与成都分别开会,寻求如何加强全国电视新闻联播节目的供稿能力;当时北京电视台新闻部职员夏之平、朱继峰、穆昭山等都是搭乘飞机穿梭三地,故名“飞行会议”。“飞行会议”提出了电视新闻改革工程的“十六字方针”:“实事求是,一事一议,短小精悍,新鲜活泼。”
1976年7月1日,根据全国省级电视台共同协商的意见,北京电视台第一次试播全国电视新闻联播节目,向全国10多个省、直辖市电视台传送信号,该节目成为《新闻联播》的雏形。
1977年11月,分别召开了华东和中南、华北和东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区电视台参加的座谈会,共同商讨如何办好全国电视新闻联播节目的问题。
1978年1月1日,《新闻联播》开播,每晚七点左右播出,播出时长20分钟,给各个新闻影片加了配音。并且启用了新的片头。5月1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
扩展资料:
节目发展历程
1978年12月,《新闻联播》主播首次面对观众,赵忠祥成为节目开播以来第一位出镜播音员。 [9] 12月31日,央视启用台内仅有的两台电子新闻采集(ENG)设备录制新闻影片,采访不久就可以播出,解决了以往使用电影胶片时常见的影音不同步、胶片黏贴处断裂等问题。
1979年9月1日,央视每日播出的国际新闻节目《国际新闻》开播,播映合众国际社电视新闻(UPITN)提供的新闻影片、从香港收录的新闻影片与新华社提供的五分钟国际简讯。
1980年5月1日,《国际新闻》保留名称并入《新闻联播》,之后完全并入《新闻联播》。在此期间,各地方电视台的新闻影片改用微波干线传送至央视,《新闻联播》每日播出时长改为30分钟。7月7日,《新闻联播》后面开始播出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
1981年4月,全国电视新闻工作座谈会在青岛举行,会议做出两项重大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都是中央电视台的集体记者,有责任、有义务向中央电视台供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必须转播《新闻联播》节目。
1982年9月1日,中共中央明确规定,重大时政的发布时间从20:00提前至19:00〔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即现今的《全国新闻联播》)的首播时间是18:30〕,重要新闻首先在《新闻联播》中发布。由此开始奠定《新闻联播》作为官方新闻发布管道的重要地位。
1984年,央视在香港成立第一个驻外记者站,《新闻联播》加录台湾华视新闻的新闻影片,也和亚太广播联盟A、B、C区的国家与地区交换新闻影片;同年,女主播卢静首次在《新闻联播》中实践了“微笑播报”,虽然引起争议,但是观众反应良好。此后,《新闻联播》的女主播们几乎都沿用了“微笑播报”。
1986年1月28日,美国发生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同月29日,当时的央视副台长杨伟光亲自拍板在《新闻联播》头条播发这一消息,打破了《新闻联播》多年不变的“先国内,后国际”的惯例。
1987年,《新闻联播》收录香港无线新闻的新闻影片。同年,作曲家孟卫东完成了一首19秒的乐曲,这首乐曲在1988年3月开始成为《新闻联播》的片头音乐(至今未改),同时更换片头。同年,《新闻联播》播音员由1人改为2人播出,节目结束后打出编辑制作人员名单。
1988年3月15日起,央视各节新闻所有制作过程一律都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彩电中心制作(至2009年10月18日),同时《新闻联播》更换片头,片头曲改为孟卫东所作的一首19秒的乐曲。
1990年1月1日,《新闻联播》开始收录和播出美国CNN国际新闻频道的新闻影片和美国联合通讯社的新闻影片。10月1日,《新闻联播》更换片头,背景为青蓝色,动画效果为三基色长方块撞击地球。
1992年10月1日,《新闻联播》开始在中国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CCTV-4)并机播出。
1995年7月1日,《新闻联播》更换片头,背景上部为蓝紫色,下部为黑色阴影,动画效果为三基色光柱飞过地球。年8月1日,《新闻联播》更换新演播室,演播室的背景为长城、地球、CCTV字样,演播室上方为“中央电视台新闻”的字样。
1996年1月1日,《新闻联播》由录播形式改为现场直播(不过一些大段口播新闻仍然为录播)。 [15] 同年,中国中央电视台升格为国家“副部级”事业单位。7月1日,重播版的《新闻联播》由C2转移到C3。
1998年6月1日,由于C4的改版,《新闻联播》在四套播出的时间从19:00改为03: 00。
1998年8月2日,《新闻联播》再次更换新演播室,演播室背景为蓝色的世界地图;它是央视第一个开放式理念的演播室,但由于场地和技术的问题达不到要求,只能象征性地布置一排机器。
2002年4月15日,《新闻联播》片头再次更新,背景为蓝绿双色极光,动画效果与上一版本保持基本一致,此版片头为《新闻联播》有史以来使用时间最长的片头。虽然2003年5月1日开播的央视新闻频道经历了几次大改版,但是《新闻联播》此版片头一直没有更换,使用时间已将近15年。
2003年5月1日,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CCTV-13)开播,《新闻联播》从那时起由CCTV1、CCTV13和各省级卫视频道并机直播,与此同时开始在每晚23:10在CCTV-13重播(2005年3月1日起改为每日21:00重播)。同时,比照境外一些电视台的作法,《新闻联播》的背景换成了央视新闻部的机房。同年7月7日,《新闻联播》取消每晚22:40在CCTV-3的重播。
2004年12月29日起,因CCTV-12改为社会与法频道,《新闻联播》取消在CCTV-12重播。
2008年2月3日,央视成立《新闻联播》编辑部,开始着手改进《新闻联播》,主要改进《新闻联播》用语、资讯量等方面。7月,《新闻联播》播音员罗京查出患淋巴癌后,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带病坚持工作。8月31日,已经经历了一期化疗的罗京忍着病痛最后一次主持了《新闻联播》,随后住院继续接受治疗,不再担任《新闻联播》主播。
2009年6月5日,《新闻联播》播音员罗京因患淋巴癌在北京逝世,终年48岁。6月16日,播音员邢质斌最后一次主持《新闻联播》。6月30日,邢质斌低调退休,不再担任《新闻联播》主播。9月28日,《新闻联播》开始采用16:9高清制式播出,演播室及央视新闻部的机房均做了调整。在对新闻报导的画面中仍是以4:3的形式,不过给主持人镜头的时候是以16:9的形式。4:3格式仍然同时播出。
2010年10月1日,《新闻联播》打破常规,在国庆节当天采用“画中画”模式在节目开始直播嫦娥二号卫星发射(嫦娥二号于当天18时59分57秒,即新闻联播开始前3秒钟发射升空);并在节目播出到19时25分05秒时再次直播“星箭分离”的实况,两段直播全长6分07秒;此举被视为《新闻联播》开播32年以来现场新闻直播的创新和突破。
为此,《南方周末》的专栏作者评论说:“尽管政治并没有完全让步于新闻,但它起码做出了一种姿态,稍稍低下了它高昂的头颅。”(不过整点报时的广告也和直播挤画面,且广告框住直播宽。有人质疑,《新闻联播》都让了,广告却不能让,十分可疑;因为,嫦娥发射就算不碰时间,《新闻联播》也会报导。)
2011年9月25日,《新闻联播》画面配置改版,同时由欧阳夏丹和郎永淳首次主持。
2012年11月15日,因播送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新一届领导班子亮相和介绍新一届领导班子简历,新闻联播延时至124分钟。
2013年1月23日《新闻联播》中,央视评论员杨禹出现在与主播郎永淳的连线中,是《新闻联播》开播35年来首次引入评论员。同年1月26日,《新闻联播》首次连线外景记者。2月9日,《新闻联播》切入多路信号直播各地迎接农历新年的场景,并以《春节序曲》作为结束曲,被称为“史上最颠覆除夕新闻联播”。
这种结尾形式其后亦有出现。结尾主播也是第一次在除夕之夜的《新闻联播》向观众行拱手礼拜年,此后每年的新闻联播也都沿袭了这一形式。
2014年1月1日,《新闻联播》以“人们说‘2013’就是‘爱你一生’,‘2014”是‘爱你一世’;《新闻联播》和你一起,传承一生一世的爱和正能量”为结尾,引起了中国大陆网友的好评,被称为“史上最卖萌的新闻联播”。这种非常规结尾也被央视称作“彩蛋”。
3月23日,“央视新闻”微博称“结尾,有何惊喜”,引来关注;结果最后画面只是一副花开场景。5月28日,《新闻联播》播音员张宏民、李瑞英退居幕后,不再担任《新闻联播》主播。
2021年2月18日,《新闻联播》主播李梓萌和郎永淳开场在解说全国各地除夕实况画面后,互相对视即兴交谈,这也是《新闻联播》史上首次男女主播对视、交谈。3月5日,《新闻联播》播音员李修平最后一次主持《新闻联播》。3月22日,李修平退居幕后,不再担任《新闻联播》主播。
9月2日,《新闻联播》播音员郎永淳最后一次主持《新闻联播》。9月4日,郎永淳因妻子重病辞去在中央电视台的职位,不再担任《新闻联播》主播。9月3日,《新闻联播》出现罕见的以CCTV-1、CCTV-2、CCTV-3、CCTV-13、CCTV-15五个央视频道同时直播。
2021年2月8日,《新闻联播》首次在头条报道2021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这也是央视春晚创办34年来首次登上新闻联播头条。9月4日,因CCTV-13(新闻频道)在19:00时段直播杭州G20峰会欢迎晚宴,这是自2003年新闻频道开播以来首次没有直播19:00的《新闻联播》。
2021年1月21日,刚强和海霞搭档主持《新闻联播》,刚强也由此正式加入《新闻联播》的主播阵容。王宁正式退居二线。2021年1月8日,是他最后一次出现在新闻联播的主播台上。4月,王宁正式离开《新闻联播》主播。10月25日,因播送十九届一中全会,新闻联播延长至140分钟,成为迄今为止最长的新闻联播。
2021年1月1日起,为了进一步扩大《新闻联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更广泛地服务于海内外电视观众,自当天起,CCTV-4(亚洲版)于每天在22:30增加重播一次《新闻联播》。(原亚洲版次日凌晨2:00,欧洲版次日凌晨3:00,美洲版次日凌晨5:30的重播不变)
2021年9月14日,《新闻联播》首次出现手语播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新闻联播
截止到2021年1月14日第一财经的主持人有黄伟、马红漫、袁鸣、杨盛昱、李莉、金瑜、阳子、李欣、侯文艳、李涛、孙睿琦、杨宇平、白宾、慰笛、姜波、杨宇彬、江予菲、刘晔、张晓峰、张晓稚、尹凡、李晨光等。
主要节目由《财经早班车》、《财经夜行线》、《今日股市》、《公司与行业》、《谈股论金》、《市场零距离》、《头脑风暴》、《中国经营者》、《波士堂》等。
扩展资料:
第一财经,是中国深具影响力的财经全媒体集团。
第一财经创办于 2003 年,总部位于上海,在北京、广州、深圳设有分公司,并在全球主要经济、 金融中心城市设有派驻机构或人员。
第一财经旗下机构和产品包括:第一财经APP(移动客户端)、第一财经网(www.yicai.com)、第一财经电视、第一财经日报、第一财经杂志、第一财经研究院、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以及面 向全球财经人士的英文媒体平台一财全球(www.yicaiglobal.com)。
第一财经是中国领先的原创财经内容来源,每天生产与发布超过 2,000条财经资讯、视频、数据报告与深度分析报道,不间断播报中国与全球交易市场信息,并对重大财经事件进行现场直播。
此外,第一财经亦提供媒体广告策划与传播、论坛会议、投资者教育、市场与行业研究、以及针对企业的高端内容定制和创意设计等服务。
第一财经隶属于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SMG),始终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具公信力和全球影响力的新型数字化财经媒体和信息服务集团。
参考资料来源:第一财经官网-关于我们
新闻播音稿件播读技巧方法
一、稿件播读的准备
这里说的新闻稿件,涵盖了新闻消息、新闻评论以及新闻故事。下面就新闻消息的播报提出一些要求和注意事项。
消息应该理解为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简洁的语言、用最快的速度把真实的事情传播出去。因此它要求:
1)准确无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都不许出现事实上的差错,只有认真才能准确。
2)层次清楚——一般消息都是由导语、主体、结尾构成的,层次之间要留出停顿的时间,以避免播成一片。
3)节奏明快——什么样的稿子就有什么样的形式,播的是新闻,就得像新闻。节奏不完全是快慢的问题,但它有快慢的问题。句子与句子之间紧凑,句段之间要明白晓畅。
4)朴实大气——以第三人称叙述事件,没有任何夸张、渲染。正确传达,直接面陈。举手投足、言谈举止让考官看到的是一种内心的真实流露。
新闻播报不是念稿子,字里行间渗透着播者对新闻的理解,播报就是把这种理解、感受真切地传达给受众。因此还要注意:
1)播稿过程也是传达过程,把一件刚刚发生的事播报出去,播音者要有新鲜感,除了在备稿过程中找到新鲜点之外,播报时要有精气神,还要使这精气神分寸得当。
2)消息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听的人知道,句与句的衔接在清楚的基础上要紧密,因此要格式正确、轻重恰当、逻辑严密、不涩不粘、不浓不淡、语势平稳。在播稿过程中,语流要紧凑,以避免散乱。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一个劲儿”,不紧不慢,无理解,不经心,缺少变化。
3)新闻稿件播读或播报,有的叫朗读新闻稿件,其实是一个意思 。无论干什么事都得像那么回事,所以播报新闻得像播报新闻的样子。播报的榜样就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整点新闻以及各级电视台的新闻播报节目。
二、稿件的'理解
当我们理解一篇新闻稿件的时候,应该按照以下的思路去详细、具体地把握稿件的内容。
1)把握新闻稿件的结构
了解基本事实对新闻稿件结构的把握,有助于我们对新闻事实快速的了解,有声语言的准确表达。一般来讲,新闻稿件是由导语、主体、结尾三部分构成的。有的新闻稿件还增加了背景的部分。导语就是用最简短的语言引起受众对新闻事实的兴趣、关注。主题是一具体的新闻事实的材料,详细地将导语中提及的问题叙述清楚。背景部分是通过对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环境等背景材料的介绍,使受众更清楚地了解新闻事实以及它的价值,结尾是对新闻事实的概括总结,引向深化。
2)联系背景,明确针对性,强化引导作用
背景包括事件发生背景以及播出背景。对背景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播报新闻时,明确新闻导向,逐渐强化播讲愿望,避免将新闻播报得平淡无奇,避免"见字出声"的现象。
3)抓住新鲜点,激发播讲愿望
新闻播音是通过新鲜点来吸引受众的,新鲜点就是新闻稿件的新意所在。
对它的把握,有助于我们形成强烈的播讲愿望,使我们的有声语言表达更具活力,顺畅自如。
例1:
大范围沙尘暴袭击西北地区记者赵永新报道:4月8日受西伯利亚强冷空气的影响,新疆、青海西北部、甘肃西部及中部、宁夏、内蒙古西部相继出现了一次大范围沙尘天气过程。这是我国北方地区入春以来出现的第一次大范围沙尘天气,2985万人受到这次沙尘暴的影响。
强冷空气所经区域的沙化土地总面积达116万平方公里,其中流动沙地占59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风蚀沙化最为严重的地区。该区域流动沙地面积大、植被稀少,地表裸露程度高,有利于沙尘暴的发生发展。但经过与前几年同期对比分析,今年前期降雨雪较多,土壤墒情较好,干沙层较薄,同期伴有强降温和雨雪天气,使得沙尘天气持续时间相对短。
据估计,这次沙尘暴刮起表土细微物质的损失量达1000万吨,除使广大地区遭受沙尘暴的危害外,最主要的是使土壤肥力下降,加速了土壤沙漠化的进程。受影响地区目前大部分处于春耕备耕阶段,农业生产受到一定影响。
此次受沙尘暴的影响,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公路无法正常行车。塔里木盆地大部分地区,包括沙漠公路在内的一些路段交通中断,城乡居民生活受到影响。兰新铁路今年第六次被迫中断。
据悉,此次沙尘天气对我国西部城市交通造成了一定影响,同时使城市的空气质量也急剧恶化。
播读提示:
当我们拿到一篇新闻稿件时,首先快速浏览一遍内容,把不认识的、拿不准的字音解决了,然后就是给新闻稿件划分层次,理清基本结构,对稿件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经过分析,我们知道了这篇新闻分别由导语、背景、主体、结尾四部分组成。
导语是第一自然段,主要新闻要素就是"事件"——入春以来大范围沙尘暴袭击西北地区,"如何"——2985万人受到这次沙尘暴的影响。其中"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要作为重音,以说明事件的具体范围,用连接的方式播报。还需要强调的是"第一""2985万人"。
作为分析与解释作用的背景是第二自然段。
解释说明在这个地区产生沙尘暴的原因以及这次沙尘暴持续时间短的原因。主要是为了指出这个地区是的沙尘风暴持续时间不会很长,请大家放心,很好地配合了新闻的主题,也挖掘出作者隐含的观点,其中应该强调沙化特点,沙化状况可以带过。
主体是三、四自然段,主要对导语中的"如何"作进一步地详细叙述,补充说明沙尘暴的影响有多么大,分别从农业、运输、人民生活三个方面来阐述。
在播报中应该体现出它的危害性,强调农业"加速了土地沙漠化进程"这样的句子。
由于主体部分表述的事实都是负面的多,所以使用重音、语气等要注意适度,不要使用夸张的语气。
播报时,处理与其他部分的主次时,要注意力量的搭配要均衡。让听众能体味出我们报喜多一些,报忧是偶尔的。新闻播报的主要目的是让观众了解清楚身边所发生的事情,也是他们的知情权使然。
结尾是最后一段,意思是城市的交通受到很大影响,其中的两个分句是并列关系,不必刻意强调,弱收处理,同时也表示新闻结束。
层次分清之后自然也就知道了稿件的背景是什么,在前面对背景段的分析中就已经清楚了。这篇稿件的新鲜点在于主题比较新,它不是一味地注重对沙尘暴的报道,而是强调说明这次沙尘暴持续时间不长。起到告慰的作用,以解决人们对沙尘天气的担忧。抓住了这一点,就很清楚播报时该强调哪儿,弱化哪儿了。
例2:
首批"北京绿卡"发放北京市人事局局长辛铁梁介绍,/工作居住证制度最本质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市民待遇,二是/柔性流动。|给予持有工作居住证者/在"子女入学、购房购车、创办企业、申办出国、科技资助、职称评审、参加保险"等方面以/市民待遇,⌒从而为各类人才来京创业工作提供了更灵活、更有效的生活、工作保障。
因此,工作居住证制度中的"市民待遇"原则上解决了流动人才的生活、工作环境问题。|而"柔性流动"则解决了/人才流动机制问题。⌒对于北京急需的紧缺人才,⌒可以/项目、课题、工程为纽带,⌒建立/"户口不迁、关系不转、双向选择、智力流动、来去自由"的人才"柔性流动"新模式,⌒积极探索/"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引进机制,⌒使国内外各类人才和智力/为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北京市金象大药房医药连锁有限公司的高级经济师范文利女士是/首批拿到"北京绿卡"的百名幸运儿之一。⌒她高兴的表示:拿到了绿卡,⌒受益最大的是/我的孩子,⌒女儿在入学时碰到的赞助费等问题相信会有很好的解决。/北京市人事局在发放绿卡的过程中工作效率非常高,⌒自己对此很满意。
播读提示:
首先划分层次,掌握基本结构。
这条新闻的主体部分在第一自然段的二、三层次。第二层次是主要层次,在这个主要层次里具体叙述了获得"北京绿卡"以后的具体待遇,这是观众比较关心的。
其次找重音,处理停连。斜体字是表示强调的重音。
稿件中"意义有两个"的后面是一个冒号,把它处理成连接,以表明后面的内容是对前面的说明,强调两个重音即"市民"和"柔性",以放慢和语势扬起来处理。市民待遇前的七个四字词,应该不紧不慢地一气呵成,它们之间的顿号都要处理成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的意思。
重音还有句中的"灵活""有效",将这一举措的作用效果强调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其后的"柔性""机制"也是重音,然后和后面的句子做连接处理,以提示人们接下来是对什么是"柔性"的说明。
"紧缺人才"的后面也是要连接起来,"可以"的后面顿挫处理。"纽带"后面的做连接号处理,"建立"后面做一个顿挫处理,以显示是什么原则。后面五个四字词,把它直连起来。
"'柔性流动,新模式"后面做连接处理。"积极探索"后要有一个顿挫处理,以让"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路鲜明起来。
句子的末尾做连接号处理,"人才和智力"的后面做顿挫处理,以表达出最终要达到的目的:"为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这个句子由于整个层次的结尾,所以整体上的语势要稳中见收。
"高级经济师""首批""百名"是做重音处理的,强调"高级经济师",以强调北京绿卡的发放政策是偏向于引进高级人才的。
"幸运儿之一"后面是一个句号,但停顿的时间不要较长,因为要表现出她的急切心情,就应该做连接号处理。
"我的孩子"后面做连接处理。"赞助费等问题"的后面要有顿挫,以显现出她迫切的愿望。这之后的句号,做顿挫处理,不用强调后面的内容,这是公务员们应该做的。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4月8号新闻播报内容 4月8号新闻播报视频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4月8号新闻播报内容 4月8号新闻播报视频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上一篇:七月份滑雪 7月滑雪去哪
下一篇:更多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