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运势>星座运势>运势大全

八字十二地支寅木 十二地支之寅

分类:运势大全发布者:离开故乡的我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八字十二地支寅木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是十二地支之寅和八字十二地支寅木让你人生无疑。关注我们,更多精彩正在路上!

十二地支——寅木漫谈

十二地支——寅木漫谈

寅:为阳木,在人元用事内中藏有甲丙戊,戊土为丑之余气,也为寄生之气。甲木为寅之本气居于中间。丙火为孕育之气,是阳暖的之物,也是气息的发生方向,在此时它只有气而无质。在具体认识之时,此时的甲木是形真质实,遇土能培其根而得以生长,遇火有涩炎之势,往往不好分便,特别是甲木生在正月,干透丙寅虽然可以用木生火,但在它干必用庚金劈甲或有卯木助势,大运南方方能抒发甲木之性情而发人富贵,因为甲木处在寅中,内湿体坚而气固,不易引火吐秀,反会木多火涩。在实务中最易遇见,也最易出错,此时之寅木,遇水不能吸纳,遇火不能生发(此时讲的命中原局遇火),最要顺逆之气的牵引,方才能引质化气(所谓顺是南方大运之火,逆是反生之法的庚劈),大家切切谨记。

寅木在《洛书》处四隅的艮卦之内,在十二支中排第三位,属《河图》的乾位,位于东北方,属于三阳开泰之时,阳气到了此位方才真正形成一个气态的整体结构,古有“春暖花开”之喻,这说明从子月一阳进气,产生太极图中的一点阴中之阳,潜而不见其形,到丑月的二阳进气,胎孕的阳暖之气而开始活动,至正月寅位的三阳开泰,阳气成形并形成方向,它经过了负阴而抱阳的过程,气息跨越了年限的限至,而成相互交叉的状态,此时节所生的十干,在气象上有一个顺行的趋势,也就是要解除木之涩火与水之浊木,才是首要任务,去寒向暖,由东而向南方,寅中的星星之火方能得以发挥,一切逆气都将给人带来不顺与灾祸,这种方向是命局中五行的运行中心问题,那怕是用庚金劈甲,它是劈开甲木而引火燃烧,非是用金生水而进寒枯,这点大家在论命中必须注意,凡是违背火的气息成立均以凶论,凡是维护火的转化均以吉言,这就是寅木的特性,也说明气息的几个转关过节之处的取舍之法。

寅中甲木是实质的形态,犹如一棵刚经过寒冬后,而被采伐下来的大树,在取用方面就会采到质对质的五行关系,方能利用之它的优点,而打出家具或作其它用途。不然就是朽木一根,而不可雕也。凡取寅中丙火时,必配庚金劈之,辛金不能作用,庚金为利斧(斧头)能够劈开或锯开寅木,而大树成小片后,方能点燃这一点小火,故古时有“钻木取火”,就是此理,而辛金为珠玉首饰之小件金属物品,不能劈开大树,反而会损坏金器,所以不能用以甲木取火之上。凡取寅中戊土必用午火,也就是“锻炉”之火,把大树劈开放进炉中,而化成黑炭之物,这就是戊土了,也为有用之物,而助人运气,这是寅中所藏的气息引化的原理。再说一下,寅中甲木为质、而丙、戊则为气,这是人元的气质形态,在论断中能分清它们的结构与喜忌引化之法,就能取用与顺逆,方能论断准确。

寅木气实体固,气象庞大,发展迅速,所以属虎或日坐寅木与甲木日元之人,形像魁伟,个性直爽,有冒险精神,威严自信,敢想敢干,做事有声有色,具有独善其身的孤傲气势。

寅木遇午戌而合火,这是甲木顺行的一个周期性反映,是由木的实质之物被燃烧后而化为戊土的一个改良过程,是由实质之固态物化为气态形式的一种表现,凡在命运中遇此,则命主就会有较大的变化,为喜时则成就学业、学术、官贵。为忌时则会危及事业与生命,所以三合也有喜忌之别,如果是喜火,则为事业飞黄腾达,如果是用木疏土,则为拌为祸。三合是北斗七星的斗柄、斗魁、斗衡成三角形的交叉力量,气息纯清,气象宏大,变化玄妙,比之会聚一方之气,更为难测,因为它是气与质的转化时期,形态对命局影响较大,灾福转化较快。而方气纯正不杂,是固成一个整体的过程,是气息锁定,在论断中比较好掌握,它变化小于三合。三合之中有拱、有挟、有半合、有拌、有助、有锁、有连等形式,在质与气的交替上就会形成一个脱与接的问题,这就会表现在人的运气时有方向形改变的可能,所以我们要很好地认识它,才能把握命局中气与质的交叉作用和气息的变化,论断才会随之而变。

寅遇巳在命书中为害(也叫穿)它有二层意思,一是、穿过物质的表层,而伤害其内部结构,二是、提炼,驱除内部的杂物,使木火之气纯正。它们相遇为何相刑呢?这中间的至理不弄清楚很难理解,在论断中不好把握它的喜忌,其实是寅与巳相遇后,寅中丙火在巳逢禄旺之地,火气得以舒展扩充,而巳中所藏庚、丙、戊,只有庚金之气与寅中甲木相背,此为隐藏的庚金使火气不,而两者相遇时,庚就去会劈甲木而助丙火,但丙火得甲木之生后,就会去锻炼庚金,但此时的庚金气嫩质虚遇火而灭,就形成庚金“玩火自焚”的相害状况。而庚金虽然在巳中处长生状态,虽有气而无质是根本劈不了甲木的,反而有自伤的危险,所以在论断中,凡以庚金癸水为用的五行,就会被寅巳相穿而破坏根气,从而发生官灾、降职、下岗、损伤、疾病等应验。另一个方面,凡是以庚癸为忌神的命局,则会交好运,提升、进财、搬迁走动等,它的内在气息就是金水无源,火土猖狂。而在相害中寅内甲木处何状态呢?甲木处在被克以泄的处境中,如果以甲木为喜的命局,遇此也会不顺,而生出是非、小人,不好的调动、反映更多的是身体损伤、病灾之忧等。如果以甲木为忌的,则反见喜事,多得贵人之助与文上见喜。如喜戊土,则为事业上的好事与工作变动,出远门之类,如以戊为忌的,则身体略有不适,搬家而不动工作,因为土居中央,四时皆固(寅与巳为四隅,而土气固而不动),这是动而无忧的易学原理。

寅遇亥则相合,这是寅木归垣,亥是寅中甲木的长生之地,好比甲木的家室,“归垣”就是归回本家,而得其家中父母兄弟之助力,是增加气势的表现,甲木在此时,是气息与质地共长,从而发挥出纯正的甲木东方的傲气。

寅遇申则相冲,这是易卦相对峙的原理,申金与寅木均成有质之物,两两相遇互不相让,金要劈甲而木想涩斧,当然首先受到伤害的是寅木,则多半体现在人的肢体上受到损伤,如以庚金为喜,而且在命运中处弱势时,则易体现在官灾方面,因寅以庚为煞之故,如庚强甲弱,则又为喜事,出门远门走动,提升等。如与寅为喜在命运中处强势,则表示功高盖主,做事雷厉风行,如寅处弱势,则受打击压制、车祸、打架等。五行原理,在于强弱、喜忌配合相处,论吉凶则看中间调解之气,是否中正引化命局中之气息,如能流通则相安无事,休咎心法全在于此。

寅巳申三者相会在古书中称为“无恩三刑”,为何?

这是三角关系,首先寅申相冲两力相对互不相让,而寅巳本来相害,巳中庚金受伤,寅巳相害后火土旺相,从火土角度来说,寅与巳为一家之气。巳与申相合,申中壬水克害巳中丙火,而成土金一气,其力量相抗火土,这中间的关键就在于巳的气息倾于合方,如命局与金为喜,而命运中之五行助火土,则会生官灾是非,落职下牢、如命运中气息助于金水,反生提升,出国之应。如果命运中助于木火,则损伤血光与突发奇病等。如命运中,水木相神主局,则火金不伤,其人相安无事,略见奔波、搬迁走动,如落空亡,则平和之年。所以相遇克害的吉凶枢纽全在一线之间,析命者不可不究。

六冲详解

1 、子午之冲,一生不安:

子午为桃花,也主多情奔波,为感情烦恼,在工作上主人事变动,工作变动,出差走动,职务变迁的信息,在感情方面容易出现桃花、三角问题、色情纠纷等信息,在身体上表现,子水为极寒之水,午火为纯火,丙多主心肌梗塞、高血压、孕主多流产,容易有烫伤,水灾,火灾等。

2、卯酉之冲,背约失信、忧愁多劳、色情纠纷:

酉金为西方,主白虎,也主刀戈,容易留下伤疤,卯酉也为桃花,多主背约失信、色情纠纷。身体上,逢卯木制服容易留下伤口,如肝胆方面,如果没有制服,那么伤在表面,四肢手脚。如果卯木旺相,酉金制服,容易伤在肺部,开刀留下伤疤。事业上,多主环境变动,调整的信息,也主走动出差之意,看喜用,表现的内在,外在的环境变化,对自己的影响。

3、寅申之冲,为驿马逢冲,多情且好管闲事:

工作多走动,变动之象,如司机,跑业务推销的,也主一生多走动的意思,有为人容易好管闲事,内心不平静,急功近利的信息,寅申逢冲,也有经商,投资的含义,多主有驾照,如为喜用,也主自己有车,在身体方面表现为肝胆,肺部,头部,筋骨方面,也主神经,头脑的意思。

4. 巳亥之冲,多事, 喜助人:

亥水为思想头脑,主为人聪明有才,但是巳亥冲也主想法多,容易管闲事出现人事纷争,有是非口舌的意思,因为巳亥逢冲,藏干太乱,所以于心事主烦乱,巳为心火,也为口舌,因相冲而难以摆脱;在工作上容易多走动,因为巳亥为驿马;在身体方面容易出现心绞痛,心脏,血液,泌尿系统方面等疾病。

5、辰戌之冲,克亲、伤子、寿短:

辰好斗戌,多讼,有是非官司之类信息;在工作职业方面冲,为办公地方变动,或者职业多变动的信息;辰戌为房产,也主购置固定财产,有房产等信息;身体方面多表现为皮肤,脾胃不适,太旺为忌,表现为肾,血液,泌尿系统疾病。

6、丑未逢冲,事多阻逆:

多事业阻逆,容易意外的变动,也主为人的性格内向,不善言语;丑为道教未为佛教,也有信仰爱好神秘文化信息;辰戍丑未为角星,也主住宅多变动,购置房产等信息;身体方面多表现为皮肤,脾胃,太旺为忌也主心脏,肺部疾病的信息。

六冲宫位表象

1、年上为长辈、领导、祖上,冲为动、走动、出门离家;为忌,长辈不利,或者领导变动,或者祖坟有变、或者其它不顺的信息。为喜,多主能得到长辈帮助,或者领导的赏识,得祖坟之力。八字组合之中,年与月支冲,离祖别乡;年与日支冲、与亲不和;年与时支冲,,与子不和,年与日月时支冲,,性暴躁或易患疾。

2.月为父母宫位,也主兄弟姐妹宫,也主工作环境,同事的信息,冲为动,多主父母,兄弟工作环境的变动调整,也主本身的内部环境变动调整。为喜,多主环境的变动得到好处,环境顺心,为忌,多主人员的变动,对自己很不利,或者到自己不喜欢的岗位。结合十神分析,是否是兄弟姐妹,或者父母,自己的环境变动。日月支冲, 父母兄弟与己相犯。

3、日支多主配偶的工作环境变动,也主感情不合,或者为工作两地分居;为喜多主爱人工作环境变动好转,为忌,也主身体不佳,兼因为日支也主自己的身体,也主夫妻或者感情不顺的信息。

4、时辰为门户,也为子女的信息。时辰逢冲,多主自己住址的变动,或者出门的信息。也主子女离家,工作创业,也主不利子女,容易流产夭亡的信息。如时辰为桃花,为墙外桃花,多主容易出现情人等信息。

六冲表现形式

六冲表现形式有很多种,有八字命局中相冲,大运与流年相冲,大运与命局相冲,流年与命局相冲等等。具体地说有八种冲法和用途。即:冲凶、冲旺、冲动、冲开、冲出、冲去、冲破、冲空。

1、冲凶:八字中的忌神在大运和流年中登台亮相,冲入命局中,或大运的忌神,在流年中通根得旺冲入命局中,在冲凶之岁运期间,被冲的字所代表的人或事物要发生相应的凶事。

2、冲旺:如果大运或流年冲八字中的极旺之神,叫做冲旺。“衰者冲旺旺者发,旺者冲衰衰者拔。”冲旺用神则应吉,冲旺忌神则应凶。如果命局中火极旺,就如旺火中洒弱水,不但不能灭火,而且还能激起其旺性。但大运或流年冲命局中极旺之神,有些不为冲旺,其吉凶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命局中原有的忌神无制化,在大运中又得根,主大凶。命局中,原有的忌神已经受制,原神又在大运中出现,这应该是去忌神的应期,主吉而不主凶。

3、冲动:流年冲八字中的旺神为动,冲运中的旺神也为动。当八字处于静止状态时,由于受到流年或大运某一地支相冲时,就会直接影响到命局或这个地支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的变化或动向。

4、冲开:有两个含义,其一是相合的两字,遇到流年或大运冲开某一字。其二是八字或大运的墓库被流年太岁相冲,也谓冲开。如配偶星或配偶宫逢合,则逢冲之年就是结婚的应期。如果财在库中存着,开库之年财才能到手。

5、冲出:冲出也包括两种含义,一种是流年冲年支、冲时支谓冲出,一般应走出家门,因为年为祖,表示离祖,时为门户,表示离开门户,走出门外,到外边谋事,这是一种出门的信息,未必所有的人,都会出门。另一种情况,是用神或忌神入墓,逢流年冲用神或忌神时谓冲出。被冲出之神会直接影响命局或发生该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的变化。

6、冲去:一般来说,流年太岁冲命局中的衰弱之神谓之冲去。冲去的意思是指相应六亲离开命主本人等,而不是死亡。如配偶离异,兄弟离家出走,父母离异弃养等都谓之冲去。

7、冲破:流年太岁冲命局中极衰弱受克之神谓之冲破。被冲破之神毫无生机或无原神,或原神被破坏,或逢大运、流年、八字克害,孤立无援。被冲破之神主大凶,有死亡之象。

8、冲空:冲空就是命局中空亡的字与其相邻的地支相冲,谓之冲空。如果这个空亡的字在流年中出现,直接冲入命局中,被冲的这个地支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就要发生相应的凶事。

六冲应期判断

1、冲破为应期,一般出现二冲一,三冲一的时候,为应灾的应期,弱的一方为灾,结合十神,宫位来分析灾的方面。

2、逢合为应期,如子午逢冲,午火当令,子水本身想克火的,但是出现丑土看似来解合,如两个人打架,说你们不要打了,但是丑土是克子水的,原来是午这边的人过来帮助反而克制子水,子水两面受伤为应灾,就看子水是什么十神,结合宫位分析灾的方面。

3、地支逢冲,逢天干透出为应期,地支为静,为事情的发展方向,但是没有实际的行动,逢天干透出,看应期,结合为喜为忌分析好坏。

4、逢冲去为应期,看冲去的五行,年为长辈,领导,贵人,月为工作环境,父母兄弟姐妹。日支为配偶,时辰为门户,住址,子女,结合十神看应期。

5、应期判断,冲凶、冲旺、冲动、冲开、冲出、冲去、冲破、冲空等均要注意,综合而断。

六冲力量旺衰

1、子午逢冲,水克午火败,寅申逢冲,金克木败,卯酉逢冲,金克木败,巳亥逢冲,水克火败,辰戍,丑未,土旺藏干其他五行有损。

2 看月令,月令为旺,虽然金克木,但是在月令不败,如寅月,寅申逢冲,金虽然克木,但是申金在寅月为死绝之地,受损更重。

3、得月令帮扶的旺相,虽然水克火,但是如午月,巳亥冲逢,巳火得午火为比劫帮扶,反而亥水受损。

4、五行个数旺相的胜,如地支卯申寅亥,地支水生木,金无源,寅申逢冲,申金在月令也损伤。

5、子午逢冲,春夏季.午胜子.秋冬季.子胜午. 命局寅卯巳午未戌多.则午旺子衰.命局申酉亥子丑辰多.子旺午衰.

6、卯酉逢冲春冬季.卯胜酉.秋季.酉胜卯;夏季.卯酉都损伤,命局寅卯巳午亥子多.卯旺酉衰.命局申酉辰戌丑未多.酉旺卯衰.

7、寅申逢冲,春冬季.寅胜申.秋季.申胜寅.夏季.寅申均都损伤,命局寅卯巳午亥子多.寅旺申衰.命局申酉辰戌丑未多.申旺寅衰.

8、巳亥春夏季.巳胜亥.秋冬季.亥胜巳. 命局寅卯午未戌多.巳旺亥衰.命局申酉子丑辰多.亥旺巳衰.

9、辰戌丑未逢冲,要看支中所藏含元的透出.所透出天干的地支为旺.如所冲的地支均有透出,以得月令者为旺.其余为衰。如其他的五行都没有透干,则土旺,其他的损伤。辰戍逢冲还要看位置论结果,如戍在年,辰在月,辰戍逢冲,土根气不巩固,如戍土为躁土,但是辰土为湿土,如躁土方面来了一大堆湿土,反而主土容易被搅湿了,也主辰中月令的藏干为水木,如水木透干,水水发动而旺,如辰在年,戍在月,则辰戍逢冲,土旺生金,逢金透干发动而旺。

10.辰戌丑未也为四库,旺而入库,衰而入墓,如己未,乙丑,戊辰,庚申,丑未逢冲,则乙木入未墓,又如甲辰,甲戌,甲寅,甲子,辰戌逢冲,甲木天干比劫帮扶,地支有根,甲木入库。

天干地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法及相关知识

天干地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法及相关知识

一、序

天干地支组合成六十个计时序号,作为纪年、月、日、时的名称,称“干支纪年法”。

天干与地支分别取义于树木的“干”与“枝”。

天干有十个: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天干的别称与含义:

甲:焉逢:像草木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

乙:端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

丙:游兆: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燃着,见而光明。

丁:强梧: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成丁。

戊:徒维:茂盛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繁荣。

己:祝犁:起也,纪也,万物抑屈而起,有形可纪。

庚:商横: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昭阳: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横艾: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癸:尚章: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萌芽。

地支的别称与含义:

子:困敦:孳也,阳气始萌,孳生于下也。

丑:赤奋若:纽也,寒气自屈曲也。

寅:摄提格:髌也,阳气欲出,阳尚强而髌演于下。

卯:单阏:冒也,万物冒地而出。

辰:执徐:伸也,万物舒伸而出。

巳:大荒落:巳也,阳气毕布已矣。

午:敦牂:仵也,阴阳交相愕而仵。

未:协洽:眛也,日中则昃,阳向幽也。

申:涒滩:伸束以成,万物之体皆成也。

酉:作噩:就也,万物成熟。

戌:阉茂:灭也,万物灭尽。

亥:大渊献:核也,万物收藏,皆坚核也。

二、纪年、月、日、时

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支后,又从头循环。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一甲子或一花甲子。

月:正月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是一个干支的周期。

时: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十二个时辰。

(一)纪年

1、六十甲子顺序:

1 ~ 10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21~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1~40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41~50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51~60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一个周期的第一年为“甲子”,第二年为“乙丑”,依此类推,60年一个周期;周而复始循环。如1864年为农历甲子年,60年后的1924年同为农历甲子年;1865年为农历乙丑年,1925年同为农历乙丑年。

必须注意的是干支纪年是以立春作为一年即岁次的开始,为岁首,不是以农历正月初一作为一年的开始。例如,1984年大致是岁次甲子年,但严格来讲,当时的甲子年是自1984年立春起,至1985年立春止。

2、干支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

方法一:

给每个天干、地支一个编号,从4开始循序排下去,天干10后接1,地支12后接1。

天干:甲4、乙5、丙6、丁7、戊8、己9、庚10、辛1、壬2、癸3

地支:子4、丑5、寅6、卯7、辰8、巳9、午10、未11、申12、酉1、戌2、亥3

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对应该尾数的天干,再将公元纪年除以12,用除不尽的余数在地支中查出对应该余数的地支,可得到公元纪年的干支纪年。如2003年,其尾数为3,对应的天干为“癸”;以12除2003得166,余数为11,对应的地支为未。于是2003年的干支纪年为“癸未”年。注意这是指2003年立春之后,立春之前应为“壬午”年。

如:公元1995年。用尾数5找出对应的天干为“乙”;用1995除以12得余数3,用余数3找出相对应的地支“亥”。则公元1995年为农历乙亥年。

如:公元1861年。用尾数1查天干为“辛”,用1861除以12得余数为1,再用余数1查地支为“酉”。则公元1861年为农历辛酉年。

如果某一年的尾数为0或者用该年除以12的余数为0,则取天干中的第10位“庚”和地支中的第12位“申”。

如:公元120年。尾数0则取天干中的“庚”;除以12余数为0,则取地支中的第12位“申”。则公元120年则为庚申年。

如果公元纪年是单个数字,就用该数字在天干、地支中查找即可。如公元6年,则在天干、地支中找出6相对应的“丙”和“寅”,则该年为丙寅年。公元8年则为戊辰年。

公元11年,则取尾数1对应的天干中的“辛”和11对应的地支中的“未”。则该年则为辛未年。公元12年则为壬申年。

方法二:

天干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0(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天干所对应的位数;

地支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2(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地支所对应的位数;

以2023年为例:

天干:2023—3=2023,2023/10=200余7,7对应天干第7位是庚,即天干为庚;

地支:2023—3=2023,2023/12=167余3,3对应地支第3位是寅,即地支为寅;

则:公元2023是干支纪年的庚寅年。

以1987年为例:

天干:1987—3=1984,1984/10=198余4,4对应天干第4位是丁,即天干为丁。

地支:1987—3=1984,1984/12=165余4,4对应地支第4位是卯,即地支为卯。

则:公元1987是干支纪年的丁卯年。

3、公元前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换算

将天干、地支编号如下:

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7 6 5 4 3 2 1 10 9 8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9 8 7 6 5 4 3 2 1 12 11 10

换算方法同一。如求公元前155年的干支年:

用尾数5取天干中的“丙”;155除以12得余数11,对应地支中的“戌”。那么,该年则为丙戌年。

4、已知干支年推算公元年

(1)列出六十甲子与公元余数对应表:

04甲子(57)

14甲戌(47)

24甲申(37)

34甲午(27)

44甲辰(17)

54甲寅(07)

05乙丑(56)

15乙亥(46)

25乙酉(36)

35乙未(26)

45乙巳(16)

55乙卯(06)

06丙寅(55)

16丙子(45)

26丙戌(35)

36丙申(25)

46丙午(15)

56丙辰(05)

07丁卯(54)

17丁丑(44)

27丁亥(34)

37丁酉(24)

47丁未(14)

57丁巳(04)

08戊辰(53)

18戊寅(43)

28戊子(33)

38戊戌(23)

48戊申(13)

58戊午(03)

09己巳(52)

19己卯(42)

29己丑(32)

39己亥(22)

49己酉(12)

59己申(02)

10庚午(51)

20庚辰(41)

30庚寅(31)

40庚子(21)

50庚戌(11)

00庚申(01)

11辛未(50)

21辛巳(40)

31辛卯(30)

41辛丑(20)

51辛亥(10)

01辛酉(00)

12壬申(49)

22壬午(39)

32壬辰(29)

42壬寅(19)

52壬子(09)

02壬戌(59)

13癸酉(48)

23癸未(38)

33癸巳(28)

43癸卯(18)

53癸丑(08)

03癸亥(58)

(任何一个公元年份除以60后,只要所得余数相同,对应的干支也一定相同。)

(2)按下列公式计算:

Y=100(C-1)+P-N+30±30

Y为所求公元年份,C为公元世纪,N为100(C-1)÷60的余数,其取值范围仅0、20和40三个数,P为所求干支在表上的序数,取值范围为0到59的任意一位数。

当P-N<0 时,±30取+30进行计算;

当P-N>40时,±30取-30进行计算;

当0<P-N<40时,±30取+30和-30分别进行计算,得出的结果有两个。

例:推算公元17世纪甲申年的公元年份。

C为17,P(甲申年)对应的序数为24,N为100(17-1)÷60的余数即40。代入公式:

Y=100(17-1)+24-40+30±30

=1600-10+24±30

因为P-N<0,所以±30取+30

Y=1600+14+30=1644

得:公元17世纪的甲申年有一个,即1644年。

例: 求公元19世纪的辛亥年。

C为19,N为100(19-1)除以60的余数即N为0,P在表中对应的序数51,则:

Y=100(19-1)+51-0+30±30

=1800+81±30

由于P -N>40,所以±30取-30,

则Y=1800+81-30=1851

得:公元19世纪的辛亥年是1851年。

例: 求公元前8世纪的庚午年。

C为8,N为100(8-1)除以60的余数40,P对应的表一中的序号(公元前)为51,则:

Y=100(8-1)+51-40+30±30

=700+41±30

由于0<P-N<40,所以±30取+30和-30分别计算,

则Y1=700+41+30=771;Y2=700+41-30=711

得:公元前8世纪的庚午年为公元前771年和公元前711年。

(二)纪月

干支纪月时,每个地支对应二十四节气自某节气(非中气)至下次节气,以交节时间决定起始的一个月期间,不是农历某月初一至月底。许多历书注明某农历月对应某干支,只是近似而非全等对应。60个月合5年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表是地支纪月时对应的节气时间段、中气、近似农历月份、近似阳历月份、以及年天干和月地支构成的月干支。

规定:寅月为正月,卯月为二月,辰月为三月,巳月为四月,午月为五月,未月为六月,申月为七月,酉月为八月,戌月为九月,亥月为十月,子月为十一月,丑月为十二月,所以表示月份的地支是固定的,干支纪月法实际上只须确定正月的天干,就可以下推了。

正月天干的计算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乙或庚年,正月为戊寅;丙或辛年,正月为庚寅;遇丁或壬年,正月为壬寅;遇戊或癸年,正月为甲寅。依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即可。可见,不管什么年,正月总是寅月,则可推出各月地支,然后确定天干即可。

例如:2023年为丙戌年,其正月为庚寅,二月为辛卯,三月为壬辰,余类推。

下表顺序为:月地支 节气时间段 中气 近似农历月份 近似阳历月份 甲或己年 乙或庚年 丙或辛年 丁或壬年 戊或癸年。

寅月 立春—惊蛰 雨水 正月 2月 丙寅月 戊寅月 庚寅月 壬寅月 甲寅月

卯月 惊蛰—清明 春分 二月 3月 丁卯月 己卯月 辛卯月 癸卯月 乙卯月

辰月 清明—立夏 谷雨 三月 4月 戊辰月 庚辰月 壬辰月 甲辰月 丙辰月

巳月 立夏—芒种 小满 四月 5月 己巳月 辛巳月 癸巳月 乙巳月 丁巳月

午月 芒种—小暑 夏至 五月 6月 庚午月 壬午月 甲午月 丙午月 戊午月

未月 小暑—立秋 大暑 六月 7月 辛未月 癸未月 乙未月 丁未月 己未月

申月 立秋—白露 处暑 七月 8月 壬申月 甲申月 丙申月 戊申月 庚申月

酉月 白露—寒露 秋分 八月 9月 癸酉月 乙酉月 丁酉月 己酉月 辛酉月

戌月 寒露—立冬 霜降 九月 10月 甲戌月 丙戌月 戊戌月 庚戌月 壬戌月

亥月 立冬—大雪 小雪 十月 11月 乙亥月 丁亥月 己亥月 辛亥月 癸亥月

子月 大雪—小寒 冬至 十一月 12月 丙子月 戊子月 庚子月 壬子月 甲子月

丑月 小寒—立春 大寒 十二月 1月 丁丑月 己丑月 辛丑月 癸丑月 乙丑月

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

推算实例:2004年大致是农历甲申年。该甲申年自2004年2月4日19时56分立春起,至2023年2月4日1时43分立春止。这里的时刻指东经120度标准时。

丙寅月,2004年2月4日19时56分立春~2004年3月5日13时56分惊蛰

丁卯月,2004年3月5日13时56分惊蛰~2004年4月4日18时43分清明

戊辰月,2004年4月4日18时43分清明~2004年5月5日12时2 分立夏

己巳月,2004年5月5日12时2 分立夏~2004年6月5日16时14分芒种

庚午月,2004年6月5日16时14分芒种~2004年7月7日2 时31分小暑

辛未月,2004年7月7日2 时31分小暑~2004年8月7日12时20分立秋

壬申月,2004年8月7日12时20分立秋~2004年9月7日15时13分白露

癸酉月,2004年9月7日15时13分白露~2004年10月8日6时49分寒露

甲戌月,2004年10月8日6时49分寒露~2004年11月7日9时59分立冬

乙亥月,2004年11月7日9时59分立冬~2004年12月7日2时49分大雪

丙子月,2004年12月7日2时49分大雪~2023年1 月5 日14时3分小寒

丁丑月,2023年1 月5 日14时3分小寒~2023年2月4日1 时43分大寒

(三)纪日

1、说明

干支纪日,60日大致合2个月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文献指出,干支纪日始于鲁隐公三年夏历二月己巳日(公元前720年二月初十)。

因为儒略历的平年有365日,而每4年一次,公元年能被4整除,闰年有366日,平均一年365.25日,所以4年1461日和一甲子的60日,最小公倍数是29220日,合80年。就是说,每80年,干支纪日对应的儒略历月日日期会反复一次循环。(公元4年本应为闰年,但因公元前45年开始实施儒略历后,“每隔3年”加一次闰日被误为“每3年”加一次闰日,所以罗马皇帝屋大维下令前5年、前1年、4年停闰以修正错误置闰。)

2、计算方法

将1、3、5、7、9、11月的日期分别加47、46、47、48、50、51,然后取尾数,查找对应的天干;用日期加对应的数的和,除12,所得商的余数,即为地支。

将2、4、6、8、10、12月的日期分别加18、17、18、19、20、21,然后方法同上。

天干:甲1、乙2、丙3…… 壬9、癸0(个位数)

地支:子1、丑2、寅3…….戌11、亥0(除12得的余数)

例:阳历 2023.7.13 的干支纪日。

7月,日期加48 得13+48=61

尾数为1则天干是“甲”。

61/12=5 余数是1,则地支是1,即地支的“子”。

故,2023.7.13是甲子日

例:阳历 2023.10.1日

10月,日期加20 1+20=21

尾数是1则天干是“甲”。

21/12=1余数是9,则地支是9,为“申”。

故2023.10.1是甲申日。

(四)纪时

1、干支纪时

干支纪时,60时辰合5日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必须注意的是子时分为0时到1时的“早子时”和23时到24时的“晚子时”,所以遇到甲或己之日,0时到1时是甲子时,但23时到24时是丙子时。晚子时又称子夜或夜子。下表是日天干和时辰地支构成的时辰干支,以北京时间(UTC+8)为准:

时辰地支 北京时间(UTC+8) 甲或己日 乙或庚日 丙或辛日 丁或壬日 戊或癸日

子时 23时—1时 甲子时 丙子时 戊子时 庚子时 壬子时

丑时 1时—3时 乙丑时 丁丑时 己丑时 辛丑时 癸丑时

寅时 3时—5时 丙寅时 戊寅时 庚寅时 壬寅时 甲寅时

卯时 5时—7时 丁卯时 己卯时 辛卯时 癸卯时 乙卯时

辰时 7时—9时 戊辰时 庚辰时 壬辰时 甲辰时 丙辰时

巳时 9时—11时 己巳时 辛巳时 癸巳时 乙巳时 丁巳时

午时 11时—13时 庚午时 壬午时 甲午时 丙午时 戊午时

未时 13时—15时 辛未时 癸未时 乙未时 丁未时 己未时

申时 15时—17时 壬申时 甲申时 丙申时 戊申时 庚申时

酉时 17时—19时 癸酉时 乙酉时 丁酉时 己酉时 辛酉时

戌时 19时—21时 甲戌时 丙戌时 戊戌时 庚戌时 壬戌时

亥时 21时—23时 乙亥时 丁亥时 己亥时 辛亥时 癸亥时

每时辰以现在的中间时为“正点”,如子时以二十四时为正点;丑时以二点为正点,依此类推。

2、时辰

周始汉继以十二地支纪一昼,24小时为十二时辰。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宋以后把二十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先秦亦实行过十时辰制。昼夜各五分,昼为朝、禺、中、晡、夕,夜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来表示)。

五时辰制。其名称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还、铺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东、黄昏、定昏。参阅《淮南子.天文训》。

3、百刻制

把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产生与漏刻的使用有关。可能源于商代,汉曾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至明末欧洲天文学传入,才提出九十六刻制改革,清初定为正式制度。一个时辰分为八刻,每刻为现在的十五分钟。“午时三刻”即为差十五分钟正点,即现在差十五分钟十二点。现代的“零点”即为古时的“子时四刻”,即二十三点加六十分钟(四刻),亦即二十四点。

4、时辰的名称

古代往往没有现代的严格时间意义。如:

日出称旦、早、朝、晨,日入称夕、暮、晚;太阳正中时称日中、正午、亭午,将近日中时称隅中,偏西时称昃、日昳;日入后称黄昏,黄昏后称人定,人定后称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后称鸡鸣,鸡鸣后称昧旦、平明,即表示天已亮。古人一日两餐,上餐在日出后隅中前,这段时间叫食时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后日入前,这段时间叫晡时。

时辰如下: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之首。(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名黎明、早晨、日旦等。是夜与日交替之际。(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太阳初升的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就是早饭时间,( 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人定即人静。(21时至23时)。

(括号内为北京时间)

5、更点

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分为五点。戌时为一更,亥时为二更,子时为三更,丑时为四更,寅时为五更。用现代时间计算工,则从晚七时开始起更,一更指七时至九时,二更指九时至十一时,三更指十一时至次日凌晨一时,四更指一时至三时,五更指三时至五时。古代按更在交更时击鼓报时,如一更在现在的晚七时击鼓。一更一击,二更二击,依此类推。

每更为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每更里的每点为24分钟。

如:“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五更三点”相当于现在的早晨5时又72分钟,即6时12分,“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午夜1时又96分钟,即2时36分。

3,刻:漏壶计时。

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如“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时43.2分

三、五行与属相、方位

1、属相方位

子(鼠)属阳水,北方;亥(猪)属阴水,北方。

寅(虎)属阳木,东方;卯(兔)属阴木,东方。

巳(蛇)属阴火,南方;午(马)属阳火,南方。

申(猴)属阳金,西方;酉(鸡)属阴金,西方。

辰(龙).戌(犬)属阳土,中方;丑(牛)未(羊)属阴土,中方。

2、干支与五行

天干五行:

甲乙属木,甲为阳木,乙为阴木;

丙丁属火,丙为阳火,丁为阴火;

戊巳属土,戊为阳土,巳为阴土;

庚辛属金,庚为阳金,辛为阴金;

壬癸同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

地行五行:

寅卯属木,寅为阳木,卯为阴木;

己午属火,午为阳火,巳为阴火;

申酉属金,申为阳金,酉为阴金;

子亥属水,子为阳水,亥为阴水;

辰戌丑未属土,辰戌为阳土,丑未为阴土。

四、附注

1、儒略历:十六世纪以前西方采用的一种历法,在公元46年由罗马统治者儒略·凯撒颁行。历年平均长度为365.25日。在公元前46年1月1日起执行,取代旧罗马历法的一种历法。一年设12个月,大小月交替,四年一闰,平年365日,闰年于二月底增加一闰日,年平均长度为365.25日。由于累积误差随着时间越来越大,1582年后被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改善,变为格里历,即沿用至今的公历。

2、格里历:现国际通用历法,又称格列历,通称阳历。“阳历”又名“太阳历”,系以地球绕行太阳一周为一年,为西方各国所通用,故又名“西历”。我国从辛亥革命后即自民国元年采用阳历,故又名曰“国历”。

3、中气。古代历法以太阳历二十四气配阴历十二月,阴历每月二气:在月初的叫节气,在月中以后的叫中气。如立春为正月节气,雨水为正月中气。

4、公元纪年与民国纪年的换算

因1912年为民国元年,与公历年数的差是11,所以换算成公元年数的公式是:

公历年数=民国年数+1911年

民国年数=公历年数-1911年

如:民国26年,即26+1911=1937,为公元1937年。

相反减去11即可

如1945年,即1945-1911=34,民国34年。

5、中国历史的几种纪年方法

A.最早是按王公即位的年次纪年。如公元前770年是周平王元年、秦襄公八年等。

B.汉武帝开始采用年号纪年,更换年号就重新纪年。如纪元元年等。另有谥号、庙号纪年。

C.春秋战国有天象纪年和干支纪年。这两种纪年产生于哪年朝代没有定论。中国真正开始纪年始于周共和年。

D.公元纪年法。始于欧洲,以耶稣诞生日为公元元年,恰好是中国西汉汉平帝元始元年,所以中国史学家以此年为界,在此之前为“公元前某某年”。我国从一九四九年起采用公元纪年。

E.民国纪年法。一九一二年中华民国成立,为元年。

以上内容是小编关于八字十二地支寅木和十二地支之寅的分析和解答,如果你对文章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请在下面留言,我们将整理和分享给大家阅读。

上一篇:四柱预测疾病的著作 四柱预测病灾

下一篇:更多运势大全

运势大全相关文章
更多运势大全文章

精选运势大全

运势大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