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运势>星座运势>十二星座

农历戍时是几点 农历戌时是几点

分类:十二星座发布者:高野健一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农历戍时是几点 农历戌时是几点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农历戍时是几点 农历戌时是几点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酉时和戍时是几点

酉时是下银州明午5时正至下午7时正。戌时是下午19时正至下午21时正。酉时和戌时为计时单位。一昼夜平均分为十二个段,每段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小时。

酉时为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这段时间鸡开始归巢。戌时为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扩迹好展资料:

十二时辰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将历法上的12月名称应用到天文方位上。北方为子位,南方为午位,东方为卯位,西方为酉位,一昼夜太阳运行12个方位回到原处,这样便产生了太阳位于一个辰位为一个时辰的概念,一昼夜为12个时辰,人们便可以用太阳在天空所处的方位来确定时间。

这套计时方法为人们所接受并沿用下来,《汉书·翼奉传》中载有元帝初元元年“日加申”,意为太阳位于申的时刻,后又进一步简化为“午时”等,用十二地支单独命名。此外,人们还用“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锋告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这样更加形象的别称,分别对应子时、丑时、寅时等十二时辰。

戌时是几点到几点?

戌时是指19时至21时,别称黄昏。

下面详细介绍:

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缓腊创于世的。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古代劳动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是搜模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

扩展资料: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这段时间狗开始守门口。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次日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扰漏滑与日的交替之际。(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05时至07时)。

戌时是几点到几点

戌时是晚上七点到晚上九点,即19时至21时。

戌时太阳落山,天色将黑未黑,所以也称日夕、日暮、日晚,是十二时辰中的一个。

十二时辰是中国古代的计时方式,一个时辰等于现代的两个小时,可用十二地支表示,分别为: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23点至1点为子时,1点至3点为丑时,3至5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1、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3时至1时。

2、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1时至3时。

3、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3时至5时。

4、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5时至7时。

5、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滑芦是吃早饭时间,7时至9时。

6、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信差带为隅中,9时至11时。

7、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庆穗午等,11时至13时。

8、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13时至15时。

9、申时:晡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

10、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时。

11、戌时: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

12、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21时至23时。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农历戍时是几点 农历戌时是几点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农历戍时是几点 农历戌时是几点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上一篇:农历腊月哪天是黄道吉日 农历腊月什么日子好

下一篇:更多十二星座

十二星座相关文章
更多十二星座文章

精选十二星座

十二星座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