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2014年4月股市 2014年底股市行情的文章,本文对文章2014年4月股市 2014年底股市行情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今年的A股市场专治各种不服。
从1200元的贵州茅台,到99倍市盈率的恒瑞医药,再到3000亿市值的酱油股。
什么样的白马股都可能会辜负你,只有消费行业的核心资产才是稳稳的幸福。
不过从传统意义上的估值情况来看,大消费板块无论市盈率(PE)还是市净率(PB),都已经不便宜了:
① 食品饮料行业的PE为32.17倍,达到历史百分位68%,PB为6.5倍,达到历史百分位的81%;
② 细分白酒板块市盈率更是高达32.17倍,远高于历史均值水平。
消费股的估值,过高了吗?
本文共2303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拉至本文底部可阅读本文核心观点。
还记得美国“漂亮50”吗?
探讨消费白马股估值是否过高的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回顾下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
所谓“漂亮50”,指的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备受追捧的50只大盘股,它们当中有很多我们至今仍然耳熟能详的消费品牌,比如麦当劳、可口可乐等等。
“漂亮50”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高盈利、高PE同时存在,直译为“很贵的好股票”。
自1971年开始,“漂亮50”股价和估值水平迅速抬升,1972年底估值中位数超过40倍,最高的宝丽来公司估值甚至超过了90倍,而同期标普500估值中位数仅为12倍。
但另一方面,“漂亮50”的投资回报率也十分惊人。1970年6月至1972年底,“漂亮50”指数累计上涨89%,相较标普500获得35%超额收益。
反观中国,目前消费板块最大的争议点无疑是“估值是否过高”。
我们认为,当消费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对其龙头不应该简单地按照市盈率(PE)判断估值水平高低。
02 消费股估值模型正在发生变化
从技术层面来说,我们认为消费行业的估值体系正在从PE模型向DDM模型转变。而这背后,是资本市场对消费行业的理解在进化。
我们以耳熟能详的雀巢公司为例,分析其发展周期中的估值模型切换。
作为全球化食品巨头,雀巢公司1989-2000年处于快速发展期,这一阶段PE估值稳定提升;
2000-2008年,PE估值与营收增速同步波动;
2009年至今,雀巢通过并购整合,业务板块与产品品牌不断壮大和完善,实现了高度稳健的内生增长,估值溢价越来越明显。
在2021年,雀巢的PE达到历史最高水平35倍,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
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一旦消费品企业建立起稳固的竞争优势、持续的盈利能力,估值不会下降,反而会屡创新高。
纵观整个海外市场,消费龙头进入成熟期后,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可能趋缓,但估值水平并不会下降。
消费龙头一旦建立起足够深的“护城河”,稳健增长、市占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续分红等就足以支撑其估值水平。
03 机构抱团消费龙头达到历史高位
在目前的中国二级市场,尽管大消费行业估值已然不便宜,但众多机构资金依然保持较高的配置热情。
从国内资金配置的角度而言,消费白马的配置热情达到空前水平。
从海外资金配置的角度而言,MSCI第三次提升A股纳入比例,北上资金加速流入,大消费行业占据配置榜首。
纵观市场,我们不难发现,消费股尤其受到大资金的重点青睐。分析其背后原因,我们认为有两点:
1、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 2、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消费股抱团行情何时会结束?
仍旧以美国“漂亮50”为例,“漂亮50”行情走向终结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美国大幅的财政赤字和信贷扩张积聚高通胀泡沫,粮食危机触发CPI上行,美联储不得不加速收紧货币政策;
2)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导致通胀进一步恶化,原材料成本上升侵蚀企业盈利,企业毛利率和盈利增速双双下行,股市由牛转熊;
3)自1973年起,“漂亮 50”的盈利增速和ROE开始回落,盈利稳定性受到市场质疑。
我们认为,A股机构“抱团取暖”的现象只可能在两种情况下被打破:
1)消费龙头业绩持续低于预期,但目前而言,贵州茅台、五粮液、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等白马股营收和净利润保持稳定增长;
2)像美国“漂亮50”那样,A股遭遇大的外部变动,例如中美摩擦全面升级或全球经济断崖式衰退,但目前来看概率很小。
两种情况在目前来看可能性都很小。
后续如何配置?
后续配置上,我们建议从两条主线主线挖掘投资机会。
1)供给看效率:经营效率高、业绩增长稳健、竞争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将会持续通过挤压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来获得成长,值得重点关注。
2)需求看红利:三四线市场仍存在巨大的消费需求红利,看好所处赛道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尤其是战略重心向低线级市场扩张、能够通过自身管理及成本优势提升市场份额的龙头公司。
本文观点总结:
1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大消费板块现在已经不便宜了。
2 但消费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龙头股不应简单按照市盈率(PE)判断估值水平高低。
3消费行业的估值体系正在从PE模型向DDM模型转变。消费龙头一旦建立起足够深的“护城河”,稳健增长、市占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续分红等就足以支撑其估值水平。
4 国内资金和海外资金在大消费行业保持了较高的配置热情。消费股受到大资金青睐的原因是其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且在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5 消费股抱团行情在短期内不容易被打破。后续配置上,从供给看,关注龙头企业;从需求看,关注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
1992年5月21日,沪市突然全面放开股价,大盘直接跳空高开到点,较前一天涨幅高达10427%,上证指数当天从616点飙升至1265点,三天后冲高至1420点,股票价格一飞冲天,其中,5只新股市价面值狂飙2500%至3000%,上证指数首度跨越千点。
1992年6月12日,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调高至3?,当天市场没反应,盘整一月后从1100多点跌到300多点。
1992年11月17日,上海联农股份有限公司(天宸股份)人民币股票上市,当日沪指跌至38685点,收盘39352点,完成最后一跌,此后股指一路上行,至1993年2月16日,收在,涨幅29616%。
关键词:调高印花税、8·10风波。
第二次大跌:1993年2月至1994年7月,上证指数从1553点跌至325点,历时18个月,最大跌幅达79%。
1993年2月16日上海“老八股”宣布扩容,上证指数从点一直下泄到1994年7月29日的最低32589点,跌幅达7910%。
1994年7月29日,《人民日报》刊登证监会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稳定和发展股票市场的措施(年内暂停新股发行上市;严控上市公司配股规模;采取措施扩大入市资金范围),昭示1993年上半年熊市后管理层的坚定信心,引起八月狂潮,俗称“三大政策”,上证指数从当日收盘的33392点涨至1994年9月13日的点,涨幅达21533%。
关键词:扩容、三大政策。
第三次大跌:1994年9月至1996年1月,上证指数从1053点跌至512点,历时16个月,最大跌幅达51%。
1995年1月3日实行T+1交易制度;1995年2月23日,“3·27国债期货事件”爆发,5月17日国债期货市场关闭,5月18日股市井喷,5月19日“3·27”事件始作俑者管金生被捕。
1996年1月22日,上证指数最低至51416点,民间认为宏观调控即将结束。1996年5月2日央行首次降息,上证指数从51646点涨至点,涨幅14371%。
关键词:5·18井喷、央行降息。
第四次大跌:1997年5月至1999年5月,上证指数从1510点跌至1047点,历时24个月,最大跌幅达30%。
1997年5月12日,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从3?上调至5?,当天形成大牛市顶峰,此后股指下跌500点,跌幅达到30%。
1997年5月22日,严禁三类企业(国有企业、国有控股公司与国有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入市,股市开始进入长达两年的调整。
1999年5月19日,受美国股市网络股盛行影响,机构以《人民日报》社论为背景,展开了大幅单边逼空行情,上证指数从18日的点涨至6月30日点,涨幅6570%,科技股初步实现井喷行情。
关键词:调高印花税、市场禁入、人民日报社论。
第五次大跌:1999年6月至2000年1月,上证指数从1756点跌至1361点,历时6个月,最大跌幅达22%。
1999年5月24日证券公司增资扩股正式启动,湘财证券增资到10亿。
1999年9月9日,证监会发文允许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控股企业、上市公司进入二级市场进行流通股票投资;12月29日上证股指探底1341点,次年反弹行情再度启动,2000年2月深市诞生亿安科技等百元股神话。
关键词:扩容、产业资本入市。
第六次大跌:2001年6月至2005年6月,上证指数从2245点跌至998点,历时48个月,最大跌幅达55%。
2001年6月14日,国有股减持办法出台,26日国有股减持公司浮出水面,上证指数从14日最高点下跌至2002年1月22日的点,跌幅3993%。
2001年12月4日,退市制度正式推出。 2003年4月,“非典”流行。
2004年1月,南方证券因违规经营,成为2004年首个被接管的券商,其后有6家问题券商先后被托管,证券公司面临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
2004年2月2日,《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九条)出台。
2005年4月29日,经过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6月6日,沪指见底99823点。
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汇率机制。人民币升值拉开序幕。
关键词:国有股减持、退市制度、非典、股权分置改革、人民币升值。
第七次大跌:2007年10月16日至2008年9月18日,上证指数从点跌至今点,历时11个月,最大跌幅7057%。
2007年10月9日,国庆节长假过后第二天,中国神华上市,其董事长声称6930元的收盘价市场定位偏低,导致“601板块”全线飙升,中国神华连续三天涨停,市场演绎“中国神话”,“蓝筹泡沫”大肆膨胀,上证指数10月16日见顶点。
2007年10月26日中国石油网上发行,冻结资金33万亿元,募集资金达668亿元,创历史单只新股发行募集资金的最高纪录,红筹股集中回归拉开序幕;
2007年11月5日,中国石油登陆上交所,当天上证指数跌248%,市场面临估值危机。
2007年11月28日,美国楼市指标全面恶化,美国全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声称10月成屋销售连续第八个月下滑,年率为497万户,房屋库存增加19% 至445万户;次贷危机开始波及全球。
2007年12月3日至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首次将我国持续十年的货币政策基调从“稳健”调整为“从紧”,并将2008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定为防止经济增长过热和防止明显通货膨胀,股市拉开调整序幕。
2008年1月,新春来临之际,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发生雪灾。 2008年1月21日,中国平安发布巨额增发再融资计划,当天上证指数大跌514%,次日暴跌722%,跌破5000点整数关。
2008年3月5日,中国平安再融资1200亿元现场表决通过,上证指数持续走低。
2008年4月20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规范“大小非”限售解禁股减持,市场恐慌加剧,上证指数跌破3000点整数关。
2008年4月24日,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从3?调整为1?,沪深股市当天爆发“4·24井喷行情”,两地股指分别大涨9%以上,出现千股涨停美景。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遇难69226人,受伤人,失踪17923人,直接经济损失惨重。
2008年5月18日,国务院发布公告决定,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期间,有公募基金砸盘出货导致上证指数5月20日暴跌448%,虽然受到了证监会的点名批评,但无形中加剧了市场恐慌情绪和大小非减持步伐。
2008年6月5日,证监会发审委审议通过了中国建筑120亿股IPO申请,上证指数再次跌破3000点,走出历史上罕见的“十连阴”。
2008年8月8日,百年一遇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受中国南车等新股扩容影响,上证指数当天大跌447%,次日暴跌521%,跌破政策维稳构筑的七月箱体。
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的雷曼兄弟公司递交破产保护申请,工行、中行、建行、交行、招行、中信、兴业等7家上市银行受牵连,上证指数跌破2000点,最低见点。
2008年9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宣布股票交易印花税改为单边征收,税率仍然为1?;中央汇金公司宣布将增持工行、中行、建行股票;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表示支持央企回购上市公司股票。受此三大实质性救市利好刺激,次日沪深两地市场A股、B股、权证、基金全线涨停,开盘后一小时两地股指处于准涨停状态;周一两地再度放量大涨,一轮中级反弹行情呼之欲出??
关键词:蓝筹泡沫、次贷危机、货币政策、扩容、大小非、金融危机、三大利好。
上证指数历史最大涨幅?
一、国内常见的指数有哪些?
会对股票指数的编制方法和它的性质来进行一个分类,股票指数可以分为五种:规模指数、行业指数、主题指数、风格指数何策略指数。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规模指数,举例说明,好比我们都懂的“沪深300”指数,说明了交易比较活跃的300家大型企业的股票在沪深市场上都具有比较好的代表性和流动性一个整体状况。还有类似的,“上证50 ”指数也是常见的规模指数,其具体作用就是能够表达出上海证券市场代表性好、规模大、流动性好的50只股票的整体情况。行业指数其实就是对于某一个行业的整体情况的一个整体表现。好比“沪深300医药”就是一个行业指数,代表沪深300指数样本股中的多支医药卫生行业股票,这也对该行业公司股票的整体表现作出了一个小小的反映。主题指数,则代表某一主题(如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的整体情况,以下是相关指数:“科技龙头”、“新能源车”等。
二、上证指数3000点是什么意思?
上海证券综合指数简称上证指数或者上证综指。上证指数3000点是股票指数。为度量和反映股票市场总体价格水平及其变动趋势而编制的股价统计相对数。通常是报告期的股票平均价格或股票市值与选定的基期股票平均价格或股票市值相比,并将两者的比值乘以基期的指数值,即为该报告期的股票价格指数。
由于上市股票种类繁多,计算全部上市股票的价格平均数或指数的工作是艰巨而复杂的,因此人们常常从上市股票中选择若干种富有代表性的样本股票,并计算这些样本股票的价格平均数或指数,用以表示整个市场的股票价格总趋势及涨跌幅度。
中国过去20年股市的起伏!
1、2001年10月23日单日涨幅986%
2001年10月22日21时,中央电视台播出消息,证监会宣布国有股减持办法暂停。
股市此前三个月狂跌不止,每天几十亿市值蒸发,至10月22日已跌到1520点,跌幅近三分之一,市场共减少17万亿元。10月23日开盘。股市出现了发泄般的井喷。当天沪市涨幅986%,深市涨幅更达10%,数百只股票疯狂涨停。
2、2008年9月19日单日涨幅986%
2008年9月19日,中国证券市场也出现三大回暖消息:单边征收印花税,中央汇金公司购入三大行股票和国资委支持央企增持、回购股票。此次三项救市政策来自于三大政府部门,这意味着政府各部门的态度空前一致。
当日沪深两市交易量创近期天量,全日成交额亿元。沪指收盘报点,涨幅946%,创下了自2001年10月23日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深成指报7154点,涨幅9%。
扩展资料:
大跌:
1995年月23日,A股出现了高达1639%的跌幅。这次大跌水,也创造了A股单日历史最大跌幅,而大盘接近崩盘。
2001年7月26日,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股市暴跌,沪指跌3255点。到10月19日,沪指已从6月14日的2245点猛跌至1514点,50多只股票跌停。当年80%的投资者被套牢,基金净值缩水了40%,而券商佣金收入下降30%。
扩展资料:
百度百科-A股
大盘指数历史最高点和最底点是多少?什么时候?
上证指数的历史最低点是1990年12月19日所形成的9579,历史最高点是2007年10月16日所形成的点,所以历史上的上证指数也是经历了诸多变化,而现在的上证指数也是在这个最高点与最低点之前持续波动。
股市指数的意思就是,由证券交易所或金融服务机构编制的、表明股票行市变动的一种供参考的数字。
指数是各个股票市场涨跌的重要指标,通过观察指数,我们可以对当前整个股票市场的涨跌有直观的认识。
一、国内常见的指数有哪些?
根据股票指数的编制方法和性质来进行分类,股票指数可以被划分为这五种:规模指数、行业指数、主题指数、风格指数和策略指数。
在这五个当中,最经常出现在大家面前的就是规模指数,譬如大家都知道的“沪深300”指数,说明了交易比较活跃的300家大型企业的股票在沪深市场上都具有比较好的代表性和流动性一个整体状况。
再者,“上证50 ”指数也是规模指数的一种,也就是说其意味着上海证券市场代表性好、规模大、流动性好的50只股票的整体情况。
行业指数其实就是对于某一个行业的整体情况的一个整体表现。比方说“沪深300医药”代表的就是行业指数,代表沪深300指数样本股中的17个医药卫生行业股票整体状况,这也对该行业公司股票的整体表现作出了一个小小的反映。
主题指数代表的是某一主题的整体情况,例如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等,相关指数“科技龙头”、“新能源车”等。
二、股票指数有什么用?
应答时间:2021-09-24,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
在变的方面,有以下几个因素对2021年中国的股市会影响较大。
一是在2014年政府推出一系列的鼓励房地产投资政策之后,预计2021年国内一些地方的房地产市场会出现回光反照的局面。
二是股市的向好,政府将加快企业上市的步伐。大量的企业涌向股市上市,当然某种意义上会对A股市走强形成压力。
三是当前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在转型,由于以往的出口和投资驱动开始转向为消费为主导。
我们没有水晶球,不能够预测预测2021年A股指数会上涨或下跌多少,但是我们却知道,股市的变化70%取决于宏观大势的变化,取决于宏观大势对投资者行为激励与驱动。如果我们能够把握这种股市变化之大势或“势”,那么就能够知道一点未来股市之动向。做出一些猜想。
2021年的股市还将演绎‘满仓踏空’、‘满仓套牢’或‘满仓获益’的悲喜剧,因为大资金杠杆操作及互联网使资金流动性加速。2014年年尾的行情更是这种悲喜剧的典型,沪深股市2681家公司中20%上涨、10%平盘、70%下跌。在银行、券商及中石化、中石油等仅43家个股占沪深总市值47.11%的推动下,指数上升了,而市值缩水了,30%上涨的个股踩着70%下跌个股上升使人们产生一种出货的嫌疑。所以在这种指数走牛、个股不牛的现象中,是否应该多一份警惕、多一份风险意识,这牛市的真假,这二八分化的股价演绎,还需由时间来检验。
2021年国企改革将破题,一场由上海为典型的自贸区推进和国资国企改革将在全国推开。同时新兴战略产业、新材料、新能源、新的物流和移动互联网将成为改革的重要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大数据时代必将为现代中国开启全新的网络天地,军工的证券化将越益显得重要而迫切。因此国企改革题材与军工题材始终是2021年中国股市的主流热点。
总之2021年中国A股向好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但风险也在积累,虚实互动、祝福相依。因此羊年可能并不温顺,在洋洋得意中谨防羊入虎口。
从2007年6124点的高点调头向下,中国股民已经历了连续七年的“熊市”,2013年更是“熊”冠全球。即便是2014年年中,也仍然在苦情上演2000点争夺战。然而从2014年7月下旬开始,却出现一波一骑绝尘的大行情,让今年的A股一举脱下了“熊装”,沪指从10月底至今大涨800点。
另一方面,成交额翻倍上涨。以11月份以来的成交额为例,两市每日成交额均在6000亿元左右。其中,12月份以来两次单日突破万亿大关的巨量成交额,与年初单日成交额不足1500亿元相比,各路资金“跑步”涌向股市。
此外,市场人气被大大“点燃”。随着“牛市”行情渐现,投资者热情不断升温。据中登公司数据显示,12月15日至19日,沪深两市新开账户数为63.25万户。同时,沪深两市活跃账户也在不断增加。
近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上证涨幅达40%以上,全年上涨达50%以上。可以说,2014年的A股市场,独领全球风骚的格局不会有多少改变,从而一洗多年来低迷之气。
可以说,如果没有央行突然降息的引发,如果不是早些时候央行房贷新政的出台,A股也可能就没有现在这样骚动及指数的飚升。因此,面对即将到来的2021年,这些因素仍然是观察中国A股未来趋势的基点。
2021年推动A股向好三大不变因素有,一是政府政策意图;二是国人进入股市逐利动机;三是融资融券的加杠杆。
对于政府鼓励股市向好的政策意图,2021年只是会强化而不会退出,比如股市发行制度和中小投资者保护制度进一步完善、新的加杠杆工具推出、金融改革的深化及更为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等。
不过,市场也应该注意,如果股市出现“疯牛”,也有可能监管层会强化监管来减缓股市的疯狂。
融资融券是这次股市指数快速飚升的重要推手。2021年这种加杠杆的工具更是会超常发挥与利用。但股市投资的杠杆化,是一把双面刃。在股指上行时,只有收益很少风险。但在股指下行时,投资者的风险会迅速放大,例如,12月9日A股“跳崖式”暴跌。
对于从来没有经历过这种杠杆化风险的中国投资者来说,2021年可能要经受一次极大考验。因为,股市的大起在落会把这些杠杆化的投资者的神经完全绷紧。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2014年4月股市 2014年底股市行情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2014年4月股市 2014年底股市行情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下一篇:更多十二星座
本文标题:2014年4月股市 2014年底股市行情
本文链接:http://m.xingzuo789.com/article/110577.html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2014年4月股市 2014年底股市行...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世乒赛今日6月5日赛况 世乒赛...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5月31日搬家日子好不好 5月31...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6月胎动看男女 孕6月胎动频繁...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毛里求斯6月份温度 毛里求斯6...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5月12日的跑男手里拿的是什么...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2021年9月汇率查询 2021年9月...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5月胜负彩 2021年5月胜负彩对...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2021年6月的新闻 2021年6月5日...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5月31世界无烟日手抄报简单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