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1882年9月申报记载 1917年3月25日申报的文章,本文对文章1882年9月申报记载 1917年3月25日申报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曾被誉为东方巴黎。可你知道500年前的上海是什么样子的吗?现在有这么一本地图集,它一函三册,拥有217幅上海古旧地图,时间跨度从1504年(明代弘治)到1949年!是有史以来上海城市地图的最大全集!让你一睹500年来上海城市变迁......
在这张有趣的古地图出自上海地方志《上海志》,是现存最早的上海古地图,表现了16世纪初上海的县城以及县域的范围。
地图划分成棋盘状,没有标注任何路名,标志性的母亲河――黄浦江成了这张地图最重要的参照,建筑和地块已经依稀能够分辨出来,有些称谓甚至沿用至今。不过,制图者在地理方位上的排列显得较粗糙。
在这张地图上,黄浦江(当时称为黄浦)将上海分为浦西和浦东两块。浦西的正中心是上海县,周围有儒学、督察院等官办机构,上海县的北面是城隍馆驿。从地图上看,上海县以城隍庙为中心的豫园地块,在当时是“黄金”地段。位于浦西古代地名中,沿用至今的只有“龙华铺”,对应了始建于宋朝的龙华古寺,在当时是地标建筑。
《上洋城全图》(约1846―1855年)。清蒋荣地绘,彩绘纸本。英国皇家地理学会藏。
豫园往东,江面对岸,是如今的金融中心上海陆家嘴。按照地图的标画,当时这块区域叫做“周八铺”,周八铺的南面是三林庄,东面称为下沙一场,东北面则是宝山。三林、下沙、宝山都是今日上海的地名,和陆家嘴还有一段的长距离,不过古地图的方位大致是准确的。
在地图的四方边界,分别标注了北至苏州府嘉定县界八十里,西至华亭县界一百一十里,东至大海五十里,南至华亭县界七十里。500多年过去了,把部分称谓代代传承下来,是今天上海的幸事。
史料记载,上海城隍庙是上海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距今已有近600年历史。因此在这张古地图制作之时,城隍庙还很年轻。就像今天我们回看上海的大光明电影院、大世界一样。还有一些百度不到的名字,像“艾祁铺”“高昌乡”“新乡”“北亭乡”(都在今天内环以内),到底都对应了今天上海哪些地方,有待读者与专家进一步揭开谜团。
租界分赃佐证帝国入侵野心
Street Plan of the English, French and American Settlements, Shanghai(上海英法美租界街道图,约1889年)。
进入20世纪的上海地图,是伴随着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和屈辱的岁月,上海四分五裂,上海地图的详尽标注,几乎都来自于法国、英国、日本等在上海拥有租界的入侵帝国的测绘。
Plan de la Concession Fran aise à Shangha (上海法租界平面图,1882年)法国国家图书馆藏。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的1904年上海外国租界地图,图式与1900年版相同,是公共租界扩张区域的道路修筑和规划,当时法租界规模不大。但是,图中以灰色填绘了“法国道路影响区域”,这片区域与1914年法租界第三次扩张相同。佐证了法国入侵者对租界扩张蓄谋已久。
《上海城厢内外租界全图》(1888年)。清祝永清绘,彩色石印本。日本天理图书馆藏。
日本藏家山下和正收藏的1905年9月版上海地图,色彩典雅、印制精准,反映出了上海市域的扩张。不起眼的地方,标注着上海到我国沿海各埠、上海到长崎、横滨的里程表。可以想见,日本对上海这一战略要地的考察,已经了如指掌了。
英国航道局收藏的《中国东海岸吴淞江上海港图》测绘于1908年,1866年1889年的同名图都是英国海军所制,英军持续在上海测绘的史实。测绘着重于黄浦江航道的测绘,对城市也有准确及时的表现,被当做近代上海城市地图的底图所用。
City and Environs of Shanghai(上海城市郊区图,1862年)。
而宣统元年绘制的《上海城乡南北市略图》像一份手绘草图,与帝国入侵者的精密考究的测绘比较,可谓相形见绌。
填补空白十分必要
上海地图附杭州苏州南京长江地图(1924年8月)。
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事业持续升温,城市古旧地图的整理与利用逐渐进入研究者视野。近年来,北京、天津、广州、武汉、杭州、苏州、绍兴等多地都已相继出版城市古旧地图集,上海仅有个别机构所藏上海地图的公刊与单幅老地图零售,这无论在城市发展实践还是学术研究方面都是一个大缺憾,填补此项空白十分必要。
上海图(1904)上海图书馆藏。
上海书画出版社社长王立翔表示,城市地图是城市图像文献中的重要门类。它不仅是解读城市变迁、探索地域历史文化的第一手基础资料,而且所展现的丰富的史地元素、人文信息、测绘印刷等科技文化,乃至都市文化与旅游文化内涵。这些辐射到不同学科,提供无法替代的重要史料信息。
手工作业排版装订
《上海城市地图集成》汇聚了近五个世纪以来的上海城市地图,全面反映了此类地图的演化脉络以及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不过,历代传存的上海地图,形态不一,尤其是图幅差异甚大,从两张全开拼接成巨幅图到64开小册页,不一而足,这给出版带来了麻烦。
最近实测上海地图(1916)美国国会图书馆藏。
书画社编辑告诉记者,古地图制印方式多样,从绘本、刻本到近代的石印、铜版、胶印等,琳琅满目。为应对复杂多样的图版与印刷装帧形式,《上海城市地图集成》采用了全彩大八开精印、每页对折展开为四开的独特制本形式,复杂的排版设计,使得本书的装订只能采用成本昂贵的全手工作业方可实现。
最近实测上海新地图(1917年3月)。此图表现1917年之际的上海城市全貌,及时反映了法新租界、上海县城拆城、电车线路等当时影响上海历史的重大变化。
专家指出,此书的出版,无论从上海城市史还是就地图学史而言,都具有充分的学术研究价值。对当前记忆城市发展历程,传承城市历史文脉,体现城市人文温度等有着不可替代的文献意义。
最近实测上海新地图(1918年10月)。
鲁迅生平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树人,字樟寿,号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
鲁迅,1882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勤学好问,博闻强记,课余喜读野史笔记及民间文学书籍,对绘画艺术产生浓厚兴趣,自此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他不囿于四书五经,多方寻求课外读物,努力掌握历史文化知识。
绍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特别是众多越中先贤的道德文章,给鲁迅的思想以很大的熏陶和影响。鲁迅少年时代,祖父因科场案下狱,父亲病故,家道从此中落。鲁迅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家庭所遭受的一系列重大变故,使少年鲁迅饱受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鲁迅母亲鲁瑞,农民的女儿,品格高尚,对鲁迅影响很大。
1898年春,鲁迅离开故乡,满怀人生新的希望,考入了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翌年,因不满学堂的“乌烟瘴气”,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他广泛接触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阅《时务报》,看《天演论》,深受维新思潮和进化论学说的影响,初步形成“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的社会发展观。
1902年,鲁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官派赴日留学。他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习医。因深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课余“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6年,鲁迅在事实面前,有感于国内同胞的愚弱,认识到改变国民性的重要,便毅然弃医从文,迈出了人生道路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选择了文学艺术,以笔作为自己救国救民的战斗武器。他参与筹办文艺杂志《新生》,撰写了《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早期重要论文。鲁迅认为,中国的严重问题在于人,不在于物;在于精神,不在于物质;在于个性,不在于“众人”;要“立国”,必先“立人”,而“立人”的关键,在于个性的觉醒与精神的振奋。
辛亥革命前夜,鲁迅回到祖国,先在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执教,担任化学、生理学教员,后又回到故乡绍兴,担任绍兴府中学堂监学兼博物教员、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校长)。他一方面教书育人,培养青年, 一方面积极投身于辛亥革命。 他领导故乡文学团体“越社”, 支持创办《越铎日报》。 1912年初, 鲁迅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不久,随教育部迁至北京,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同时先后受聘于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一些高等院校,担任校外兼职讲师。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鲁迅深受鼓舞,与李大钊、陈独秀等当时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起,写文章,办杂志,揭开了中国五四运动的序幕。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积极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击几千年来的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1918年,他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通过象征的艺术手法,无情地揭露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强烈地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恶。此后,鲁迅“一发而不可收”,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姿态,创作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许多小说和大量杂文、随笔、评论,从而成为五四五四运动的先驱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26年夏,鲁迅离开北洋军阀盘踞的北京,南下厦门,担任厦门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同时兼任国学院教授。1927年初,鲁迅又转赴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担任了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同时兼任教务主任,一边从事教育和文学创作,一边投入新的战斗。同年4月,反革命政变发生,鲁迅经受了腥风血雨的考验,因营救学生无果,愤而辞职。在血的教训面前,鲁迅早年形成的社会发展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严厉解剖自己的思想,纠正了过去只信进化论的“偏颇”,从此,他的思想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起点。
20年代中期,参与创办《莽原》周刊、《语丝》周刊和文学社团末名社。1927年初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1927年8月到厦门大学任教授。
1927年10月,鲁迅到了上海,从此定居下来,集中精力从事革命文艺运动。1928年与郁达夫创办《奔流》杂志。193O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是发起人之一,也是主要领导人,曾先后主编《萌芽》、《前哨》、《十宇街头》、《译文》等重要文学期刊。他参加和领导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许多革命社团。他主编《前哨》、《奔流》、《萌芽月刊》等许多刊物,团结和领导广大革命的、进步的文艺工作者,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政府及其御用文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坚持韧性战斗,撰写了数百篇杂文。这些杂文,如匕首,似投枪,在反文化“围剿”中,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他与共产党人交往密切,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他以“窃火者”自喻,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倡导新兴木刻运动。他关心青年,培养青年,为青年作家的成长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与世长辞,终年55岁。
鲁迅写过一首《自嘲》诗,其中有两句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鲁迅一生写下了800多万字的著译,他的《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许多作品一版再版,被翻译成英、俄、德、法、日、世界语等多种文字,饮誉全球。《鲁迅全集》是他留给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1865年年9月,由两江总督李鸿章禀报朝廷,成立江南制造局。在其奏折中说:“正名办物,以绝洋人觊觎”。至于唐国华一案,“既情有可愿,报效军需赎罪,亦有成案可援。”李鸿章另咨总理衙门缓颊,苏淞太道丁日昌为第一任总办。其奏可的名称是江南制造总局,但一直到清末,都是用江南制造局的名称,上海制造局为其别名。江南制造局由南北洋大臣共管,其经费来自上海海关之厘金。
李鸿章将由丁日昌,韩殿甲所部原苏洲炮局的一部份,曾国藩委托容闳在美国纽约向朴得南公司(Putnam Machine Co.)所购买的100余台机器,全部并入江南制造局。
1867年年夏,在上海城南高昌庙,兴建新厂,其原因是原址为美国租界,外人不愿制造局在当地生产军火,同时地又狭小,地租又贵。因此购地七十余亩。建成汽炉厂,机器厂,熟铁厂,洋枪楼,木工厂,铸铜铁厂,火箭厂,库房,栈房,煤房,文案房,工务厅暨中外工匠居住之室。未成者有船坞,储存木料瓦棚,及学馆以利翻译。翻译书有:汽机发轫,汽机问答,运规约指,泰西采煤图说四种。
江南制造局虽是清未洋务派创办的规模最大的兵工厂,但是技术上仍是由外国技师垄断.
1869年年增汽锤厂,改建枪厂。11月,江海关道涂宗瀛禀奏南洋大臣将上海城内,于1863年设立,位于旧学宫后之广方言馆,并入局中兼管,因局中开设学堂,译习外国书筱,与广方言馆事属相类,自应归并一处,以期一气贯串。设于机器局西北隅,11月建筑完工,计楼房,平房8座74间。
1869年年苏淞太道杜文澜,涂宗瀛为总办。
1872年苏淞太道沈秉成为总办。
1873年年设军械所。
1874年设操炮学堂。在龙华购地设黑火药厂。
1874年苏淞太道吴元炳为总办。
1875年改汽炉厂为铁船厂,继又改为锅炉厂。设枪子(子弹)厂于龙华。
1876年年建火药库于松江。
1876年年李兴锐任江南制造局总办。改汽锤厂为炮厂。
1877年于炮厂对面购地设置炮弹厂。
1877年年苏淞太道刘瑞芬为总办。
1878年改操炮学堂为炮队营。创设水雷厂。
1878年苏淞太道褚兰生为总办。
1879年年4月,聂辑槼为江南制造局会办,呈请向德国都田厂购置粟色火药(注3)二百吨,分三次运沪,该厂并充拨派洋匠一名来华教习。聂是曾国藩的女婿。
1880年及1881年两年中,制成5000杆后膛洋枪,后膛枪弹41万2千6百,前膛枪3500杆。
1882年苏淞太道邵友濂为总办。制成2600杆后膛洋枪,后膛枪弹115万9千9百,前膛枪7600杆。
1884年始造林明敦中针枪(雷明顿轧机组,中心火)。
1886年年苏淞太道汤寿铭,龚照瑗为总办。龚照瑗是李鸿章的同乡亲戚。
1890年年,苏淞太道聂辑槼任江南制造局总办
1890年年,因造炮之钢料,钢弹及造枪所须之钢管必须购自外洋,刘骐祥奏请购买炼钢,卷枪管之机器,炉座各一副。估计每日可出钢三吨,枪管一百枝。机器需款一万二千两,新建厂座须数千两。并计划提供钢料给各省制造局,以免取资外人。南洋大臣曾国荃及北洋大臣李鸿章均批文同意。
1890年江南制造局总办刘骐祥呈文,“后膛枪式日新月异,种类不一,其较为精致者,则以毛瑟(毛瑟),黎意(李,注1)及哈吃开斯(温彻斯特霍奇基斯,注2)为最。职局所造林明敦中针式样,已嫌其旧。今王世绶与华洋枪匠,仿造英国新出之兵枪,名日新利枪。其机簧有似乎毛瑟较为灵巧省便,其枪筒有似乎黎意而较为轻利。所佩药弹铜卷系用无烟火药七厘,实以包铜之铅子,形长而细,施放可及三千码之远。“刘骐祥是湘军将领,后任陕西巡抚刘蓉的儿子。他在任时规定,局中物料需由他采购后,再卖给制造局。
1893年年1月,总办刘骐祥呈文采购无烟火药机器。由两江总督刘坤一拨南洋海防项下六万两,由瑞生洋行(Buchheister和公司)采购虏机器全分及洋匠一名来华教习。 (年薪资18,640镑)合约定明,每日生产十六小时,可生产无烟火药一千磅。并能制造炮棉及硝镪水(硝酸)。厂房设计由洋商绘图,于机器抵达前六个月完成,合同由彼此划押,由德领事盖戳分执。
1894年年,苏淞太道黄祖络任江南制造局总办。
1895年年7月,总办刘骐祥覆张之洞电,每年可生产快利步枪1500杆。
1895年年9月,会办潘学祖覆张之洞电,每月可生产快利步枪170-180杆。枪管及零件均用湘铁及洋铁在厂内自造。
1895年设火药库于浦东(黄埔江之东,与上海城区隔江相望,到1992年都还是一片农田,如今有世贸中心,东方明珠电视塔等,道路宽阔,十分红火.)1895年两江总督刘坤一奏报该局委员候选直隶州知州王世绶自行制成无烟火药,每年可生产六万磅,洋匠自谓不及。
1895年年两江总督张之洞派人查访沪局情况,“制造局积弊,在换一总办,即添用心腹三四十名,陈陈相因,有增无减,故司员两项,几至二百,实属冗滥“。
1896年年,苏淞太道吕海寰任江南制造局总办。该年拨解浙江台湾林明敦中针枪100杆,黎意枪180杆。
1897年,苏淞太道蔡钧任江南制造局总办。每年可造快利枪1500杆,快利枪子一百二三十万粒。
1897年年,张之洞比较湖北枪炮厂与江南制造局所生产之枪式,致督办军务处之咨呈。如上述,并说道:“直拉式枪机,当枪机受热膨胀时,进退均涩,手力不足,每须佐以足力”他并提到沪枪膛线六条,可见并未按原计划七条进行。张之洞时任湖广总督,负责湖北兵工厂,该厂一向生产汉式仿德国委员会8毫米口径步枪,军务处有意统一枪型,可能当时江南制造局的快利枪呼声较高,因此他在此函中,把快利说得一文不值。以免弃鄂从沪。
1898年年总办林志道奏请创办工艺学堂。由江海关道之广方言馆及江南制造局之炮队营合并。学习工艺化学。以四年为期。
1898年年5月,由于价格太贵,拟取消采购制造快利步枪之机器。刘坤一批示由于当时制造快利步枪,多为手工制造,应研究购买制造小口径毛瑟步枪机器。与地亚生与瑞生洋行之合约于7月经一年之拖延之后取消。
1898年年7月28日,与地亚生洋行签约购买机器,生产德国88年定制毛瑟(步枪委员会,与毛瑟无关),小口径步枪的机簧管,接套,表尺的铡床,车床10副,共英金21500镑。合约中说外洋头等名厂,均选上等材料,配上等工程,应配器具,模尺等件,一概齐全。并列各式机械名称及图样工程。限8个月运到交货。
1898年年8月4日,与信义洋行签约购买机器21具,生产小口径毛瑟步枪弹药,共英金5,071镑。其目标为每日8个小时,制造枪子并弹头齐全共一万颗。限9个月运到交货。
江南制造局生产的弹药不少,至今留下的却非常罕见。收藏家中发现有一颗子弹,在弹底只打印了一个「申」字,可能是江南制造局出品,因黄浦江旧称春申江,因此上海市以申为简称,有申报等。
1898年年12月17日江南制造局呈刘坤一遵议扩张制造及经费因难。每年生产小口径毛瑟步枪(毛瑟1871步枪之11毫米称为大口径毛瑟枪)1800余杆。
上年奉神机营调取快利枪1200杆,枪子72000颗。又奉练兵处调取快利枪2000杆,枪子50余万颗。
本年奉北洋拨快利枪300杆,枪子160万颗。代湖北制老毛瑟枪弹二百万颗。代广东省造洋枪管500根。
除湖北拨到二万两,其余未经拨还。
在1898年的一份报告中,提到所有生产的枪械的重量和尺寸,其中提到步枪有:
快利连珠后膛步枪
德国老毛瑟单响后膛步枪(1871年)。
美国温者士连珠后膛马枪。
德国老毛瑟单响后膛马枪。
1898年年英国人贝思福爵士参观了沪,津,宁,汉,粤,闽六局后,认为创办者视所创办局厂为本集团所有,局务,生产一手包揽,并且互相拆台,各自为政,把军工企业当作争权夺利的资本,长期控制。 “若照今日各省各办之情形,不过便各督抚之私图,于国家何益哉”。
由于清廷屡次拟议各军统一使用七九公厘子弹,并统一样式。江南制造局这一年开始生产7.9毫米新毛瑟步枪,与湖北枪炮厂所造相同,仿自德国委员会步枪。
1899年,苏淞太道李光久,曾丙熙,余连沅任江南制造局总办。新设之工艺学堂并入广方言馆,工艺学堂设机械,化学两馆,有学生各20人,毕业后入厂实习。广方言馆有学生80人。
据刘坤一与总理衙门6月24日函,由于上年订购之机器要至秋天才到,目前以旧机与手工制造新毛瑟步枪,每日出枪10枝。
1900年1月奉上谕,载漪奏前拨虎神营快利枪2000枝,大半机簧不灵,甚有接笋不密,火由缝出,致伤兵丁。着鹿传霖查明负责局员名职,从严奏参。
1900年,苏淞太道袁树勋任江南制造局总办
1900年二月,在安徽省宣城湾沚镇启发山分设新厂。
1901年2月报告,秋季制枪械生产,快利连珠步枪后膛洋枪,生产429枝。毛瑟后瞠洋兵枪,190枝。精利步枪3枝。
1901年三月,改建新厂于江西省萍乡县湘东镇,以就煤铁。当年停止生产黑药,栗药厂。
1901年6月报告,冬季制枪械生产,快利连珠步枪后膛洋枪,生产182枝。毛瑟后瞠洋兵枪,230枝。精利步枪2枝。
1901年7月报告,春季制枪械生产,快利连珠步枪后膛洋枪,生产75枝。小口径新毛瑟后瞠兵枪,343枝。精利步枪3枝。
1901年11月报告,夏季制枪械生产,小口径新毛瑟后瞠兵枪,518杆。
快利枪停产。
1902年张之洞奏请将快利连珠步枪后膛洋枪作废。 1902年拟将船坞及轮船,锅炉等厂划为商办。并将制造铜壳等事宜,归入于龙华分局,并于该局设铜壳厂,复设工艺学堂。
1902年5月报告,秋季制枪械生产,小口径新毛瑟后瞠兵枪,518杆。
1902年5月报告,冬季制枪械生产,小口径新毛瑟后瞠兵枪,505杆。
1902年9月报告,春季制枪械生产,小口径新毛瑟后瞠兵枪,530杆。
1902年9月报告,夏季制枪械生产,小口径新毛瑟后瞠兵枪,661杆。
1903年改设炮弹厂于机器厂东首,以水雷厂并入。而熟铁厂亦并于机器厂。
1903年1月报告,秋季制枪械生产,小口径新毛瑟后瞠兵枪,650杆。小口径新毛瑟后瞠马枪4杆。
5月报告,冬季制枪械生产,小口径新毛瑟后瞠兵枪,662杆。
6月报告,春季制枪械生产,小口径新毛瑟后瞠兵枪,589杆。
1903年二月,张之洞奏请将制造局移往内陆。曾提到,子弹宜小,小则子弹激射愈远,击力愈猛。且口径小则子弹份量轻,随身可以多带。
1904年,魏允恭为江南制造局总办。四月,因江宁省城银元局因规模未备,请上海制造一局鼓铸铜元。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制造局造船的部门独立。称作江南船坞,辛亥革命又改称江南造船所。江南制造局本身也于1917年改称上海兵工厂,于1937年停办。日军占领上海后,将其场地和机械并入江南造船所。江南造船所至1953年,又更名为江南造船厂,1967年搬到高昌庙镇,扩充设备,建有机器厂、洋枪楼、汽炉(锅炉)厂、铸造厂、轮船厂等。占地70余亩。至80年代又相继建成炮弹厂、水雷厂、炼钢厂、栗色火药厂、无烟火药厂等。1996年改为江南造船有限责任公司,属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1882年9月申报记载 1917年3月25日申报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1882年9月申报记载 1917年3月25日申报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上一篇:8月飞车最新爆料视频大全集 8月飞车最新爆料视频大全免费观看
下一篇:更多十二星座
本文标题:1882年9月申报记载 1917年3月25日申报
本文链接:http://m.xingzuo789.com/article/118966.html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1882年9月申报记载 1917年3月2...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8月飞车最新爆料视频大全集 8...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上海8月4号夜市活动时间 上海8...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82年8月属狗的命运如何 82年8...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2月8号回湖北松滋要隔离吗 2月...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淄博8月气温表图片查询大全 淄...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9月8号放空警报直播视频 9月8...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七月8日生肖羊命运如何 七月8...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深圳8月16号限行吗现在 深圳8...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南麂岛2021 南麂岛什么时候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