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凤记者 记者金凤生平_十二星座_星座运势

星座运势>星座运势>十二星座

金凤记者 记者金凤生平

时间:2024-07-27 18:29:55 作者:小叮当的夏天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金凤记者 记者金凤生平的文章,本文对文章金凤记者 记者金凤生平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金凤记者 记者金凤生平

帮我找八位姓钟的名人和关于他们的简介

1 钟兴 诏定春秋章句以授皇太子及诸藩王子地敕封阁内侯谥好曰:颖川公,原配杜氏浩封夫人,子二文昌 文荣.

2 钟瑾 字延瑜 汉建和间为博士 子一: 玺 玺后裔 秀 迁陇西.

3 钟皓 字季明,汉建和年间举为孝廉,迁颖川郡功曹越数年诏授司徒府九辟不就生平喜读经史子书谈琴乐道啸傲林壑以陈实等齐名当时号称颖川四长. 配刘氏, 子一: 繇.

4 钟会,生于公元二二五年,死于公元二六四年,魏国儒将。字士季,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曹魏大臣钟繇的第二子。少年时博览群书,有才艺,志向远大,是司马昭的重要谋士、儒将,通晓兵法,机谋深远,景元四年(公元二六二年)与邓艾分兵灭蜀。谋做西川王时,事发败漏,为司马昭所害。

5 钟毓 字秉衷,智慧机敏,议论侃匕,颇有文风,为魏青龙间中书令 配荀氏,子一: 司顗.

6 钟繇(151一230),字元常,三国魏大臣、书法家。颖川长社(属今河南长葛)人。东汉末举孝廉,累迁廷尉正、黄门侍郎。曹cao执政,任侍中、司隶校尉。曹丕代汉,任廷尉,封崇高乡侯。明帝即位,迁太傅,人称“钟太傅”。工书法,宗曹熹、蔡邕、刘德升,博取众长,自成一家,尤精于隶、楷。书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后人评其隶行入神,八分入妙,和大书法家胡昭并称“胡肥钟瘦”。与晋王羲之并称“钟王”。临终时授子会曰:“吾精思学,学其用笔,每见万类,皆画像之,其专挚如此”。配吴氏,子二: 毓 会.

7 钟司顗 字异常,晋泰始六年主薄. 配王氏,子三: 熹, 焘, 照.

8 钟熹 字日晖,晋大康无年召为司隶校尉. 配晏氏, 子一: 颖.

9 钟焘 字星曜,西晋建兴二年为焦州刺史. 配司马氏后裔颛迁居山西太原府.

10 钟照 字容光,东晋永昌元年授司隶校尉. 配陶氏, 子二: 颜 项.

11 钟颖 字超群,晋永嘉六年召为侍中. 配王氏,子二: 昭 晖.

12 钟颜 字惟渊,东晋建武四年为江州司马. 配陶氏,后裔明迁居成都.

13 钟项 字继祖,为东晋大宁三年荆州别驾, 配谢氏,子一: 晟.迁居凌江南雄府.

14 钟昭 字纪明,晋建武二年授陈留太守, 配刘氏, 子一: 雅.

15 钟晖 字孔光,东晋大宁三年召为俆州刺史, 配司马氏,子一: 稚. 迁居江夏.

16 钟雅 字彦胄仕,东晋咸和五年侍中累官至大中大夫 .配刘氏,封夫人.子二: 隆英 隆武. 隆武迁居青州.

17 钟隆英 字崇高,东晋隆和三年授散骑常侍.配董氏.子四: 景仁 景冬 景纯 景贤. (景纯迁居山西贵阳府)

18 钟景冬 为东晋安帝元年柳州长史. 配徐氏.后嗣志尧迁居云南大理府.

19 钟志学 字尚书东晋咸兴八年授琅琊郡刺史,配阮氏迁居滇南昆阳州.(其兄志元迁居广西桂陵府) 20 钟志淳 字以朴宋文帝时官授中郎将. 配张氏.子一: 辅 迁居南阳. (志淳弟 志冲迁居青州寿元县)

21 钟朝 字维斗仕,宋武帝永初元年豫章太守. 配宋氏,子一: 辐.

22 钟辐 字士衡,号靖节,博通经史学富二酉,为金陵才士,孝建间登高第官至今紫光禄大夫,见时政日下遂致仕归田隐居于终南山. 配梁氏.子一: 嵘.

23 钟嵘 字仲伟,号陶恭,少思理敏慧,工于词赋比齐建武初年授记室掌文翰内史,后勒枢密史. 配齐氏子一: 宿宗.

24 钟宿宗 字继先,性恬静寡,欲不愿仕进,惟陶情于山水间,号为林泉逸叟. 配甘氏,子二: 世翰 世藩.

25 钟世翰 字绂堂,陈大建二年辟为国子祭酒不就,隐居桃源之阳,自号葛天逸士. 配汤氏, 子五: 国珍国宝 国器 国栋 国翰. (国宝后裔迁居兖州之钜野)

26 钟世藩 字牧之,隋大业二年举为镇江太守. 配杨氏,子一: 国桢.迁居广州新宁县.

27 钟国珍 字上选,公性潇洒,高尚其志不仕王侯,克绍祖父之风,隋炀帝屡征不起. 配宇文氏,子二: 开泰 开秦迁居柳州.

28 钟国器 字君选,唐武德元年授中书舍人. 配李氏,子一: 开和 迁居晋州之赵城.

29 钟国翰 字良材,唐永徽二年举为国子监正, 配唐氏,子一: 开祥 迁居汀州之清流.

30 钟士贞 字以正.唐贞观己酉年为郁台从事, 配唐氏,子二: 侃 偃 二兄弟迁居舒州.

31 钟士廉 字介夫,唐贞观乙已年以人材选授侍中. 配高氏,子一:侗.

32 钟侗 字思愿.唐永微间征为博士不就.配张氏, 子二:嘉谟 嘉猷. (嘉猷迁居思明府下石西州)

33 钟嘉谟 字对扬.唐景龙年间举文儒优等者,公学富才优名冠多士擢高第官至秘书郎中.配周氏,子一: 绍京.

34 钟绍京 字可大.号静轩.公性至孝事亲以礼,有宗圣养志之风,且善书法有右军铁书银钩之美.唐开元乙卯年受枢密省直,学士后值玄宗有内患之忧,公竭力以平定之,诏封公为越国公. 配裴氏,封越国

夫 人.子一:羡.

35 钟羡 字洪乔. 唐至德丁酉年登第授侍中.配李氏.子四: 文柄 文灿 文煜 文耀. (文煜迁居西安府)

36 钟文柄 字慧然.唐永泰乙己年国子监.配朱氏. 子二: 霖 雰.

37 钟文灿 字焕采.唐永泰戊申年以明经登第累官给事中.配许氏.子一: 雱.迁居山西太原府乐平县.

38 钟文耀 字徽烈 唐永泰戊申年同兄文灿以明经全部第授江州通判.子二: 雯 垅 (垅迁居京山长寿县. ( 雯迁居河南汝宁县)

39 钟霖 字宇瑞. 唐大历间证为侍读不就. 配裴氏.子一: 秉联.

40 钟雰 字雨兴. 唐大历壬子年间授铜陵尹. 配刘氏.子一: 秉达.迁居山东临淄县,即济南府.

41 钟茂松 字长青.唐元和丙戊年以明经书擢进士第. 配马氏,字一: 一鸣. 其弟茂柏 茂林 茂梓迁居印州蒲江县. 茂椿迁居岳州府巴陵县.茂楠迁居荆州公安县.

42 钟一鸣 字翔飞.唐大和戊申年国子监. 配秦氏.子一: 绅.

43 钟传 字继先.公少业负贩,唐僖宗中和二年因王仙芝冠掠江西,聚众万人依山为堡与义兵讨仙芝后抚州诏为州刺史,进江西观察史后以讨黄巢屡陷贼锋巢诛,拜受镇南节度使检校太保中书令爵颖川

公,郡王余详邑乘传,唐僖宗赐宅产于袁郡化石岩,今址仍存平实钤阳康乐县置有产.后裔散居四邑让宜阳集二百篇祥郡志.生唐太中丁卯二月初十辰.公甍后,唐天成丙戊年,御葬洪都映霞楼墓表详通志. 配吴氏,浩封颖川夫人.子三: 名儒 名俊 名杰. 传公弟芹,兰,芷,蕙迁居浙江绍兴.荃迁居叙州府兴文县

44 钟英 字奇彦.唐光启已酉以明经擢进士芜湖刺史后,致仕逐留籍而家于芜湖.配刘氏.

45 钟名儒 字匡昭.号博齐.嗜读古史书经传怡情林壑之间,不荣怀于富贵自为契皇居士.配伍氏.子三: 金声 金亮 金扬. 金亮迁居咸宁县. 金扬迁居辰州府泸溪县.

46 钟名俊 字匡时.号承动.唐光化二年勒授豫章所参军后,湖南马殷陷其旁邑将有并吞时,遣将克复, 封洪都侯.光化间赐宅产于南昌西山映霞楼后传卒于此. 配裴氏,子三: 金怡 金情 金博.

47 钟名杰. 字匡雄.袭父爵仍镇江西.配陆氏.

48 钟名宁 字安行.唐光启初年擢高第累官给事中.配江氏,子二: 金凤 金凰. 金凤迁居常德府龙阳

县. 金凰迁居河南府陕州.

49 钟金怡 字干谋.官至吉州刺史官籍于吉州.

50 钟金情 字上友.后唐时授永丰县令,仍居西山.

51 钟金博 字能文.唐时以明经登第官至御史.居南昌. 怡 情 博三公后裔具祥南昌谱.

52 钟艺古 字多才.后汉乾佑年间授淮安抚史参军.配石氏,子一: 建.

53 钟振纶 字经初.宋祥符初以明经擢进士.治平二年授池州铜陵刺史后解组而家于斯.配谢氏,子二: 流 源. 源后裔迁居江宁府上元县.

54 钟清 字濂溪.宋治平丁末明经选授中书令,熙宁初后迁为给事中.配文氏,子一: 鏐.

55 钟澄 字莹川.宋元丰庚申年为处州尹. 配苏氏.子二: 镛 钤. 镛随父任家于处州. 钤贬于徽州. 56 钟流 字文明.宋元丰甲子明经擢第. 配鲁氏.子一: 镗.

57 钟奭 字周良.宋宝元年间为陕西招讨副史. 配程氏,子一:玮.随父任命而家于沔县龙门山.

58 钟铉 字弘量.宋嘉裕戊戍年间为吉州刺史. 配欧阳氏,子一: 峦.随父任家于吉州.

59 钟鏐 字良玉.宋熙宁壬子擢为国子监正. 配贾氏,子一: 峰.

60 钟镗 字声远.宋绍圣初年以明经擢为进士累官至汀州司马,性至孝友治家以义方抚下,以慈爱一

堂上下和睦肃然一十余世,内外毫无异议无分家之意,,乡党称之曰:义宋淳熙二年帝旌表其门曰:

义门钟氏.配田氏.淑慎温恭幽间贞静妇道无惭姆仪可师事舅姑以孝相夫子以敬课子有孟母之风宾

媲庐妮之美处妯娌以慈惠待族邻无怨无恫.当时称之曰贤.子三: 秀芝 廷芝 瑞芝.

61 钟峰 字九我.宋绍圣甲戍擢高第拱授豫章太守,后任满致仕逐卜地于洪都之西山开疆启族而为我江西钟氏始祖. 配朱氏, 子五: 友忠 友仁 友义 友智 友信.

62 钟友仁 字善长 性浑厚质朴实掏情于坞遣兴于山水觅形挹胜遨游至南安之上犹,见其山川美丽,逐携妻与子卜筑家焉而为上犹之始祖. 配张氏,子二: 鼎 爵.

63 钟友信 字敦实.宋建中靖国年间登第授泗州主薄. 配江氏.子一:受.

64 钟鼎 字名器.宋建炎年间以明经擢进士第公天性孝友第爵殜年早侄日新幼公抚养成立及日新长凡爵所余留产尽付之毫无偏曲后与侄倡置义产并构书院廷师以教乡族子弟俊秀者侄亦唯命是从乡党称公为一乡善士. 配张氏.子一: 日贞.

65 钟希和 字永叔.宋靖康末年授临川教谕. 子一: 存敬.

66 钟日贞 字德耀.号阳明.宋元裕年间选授淮安节度副使. 配赵氏,子三: 维寅 维处 维恭.

67 钟日新 字汤明.宋元裕年间明经登第累官至侍中. 配欧氏, 子二: 维清 维祺.

68 钟存敬 字惟直.宋建炎年间为蔡相中书.配罗氏.子二: 杰 俊.二人仍居西山.

69 钟伯琮 字巷璧.公少而颖慧,智略过人,凡诸子百家,以及经传稗官史书无不博览,而志向尚怡静不愿仕进,且性辟山水潇洒若陶处士而磊落过之不以方隅自囿好遍览名山大川遨游至袁州之分宜见一山突兀峥嵘不知其名受询此地老者曰此山之得名为钟山亦自有由余祖父相传晋时雨后大钟山流出验其铭仍秦时所造,公闻言维匕既而叹曰此山名钟予亦姓钟,想钟氏其将兴祥于此涉其岭恍惚登天溯其愿头若蜿蜒之积蓄其下之长江若天河长堑波澜不惊澄澈潆回有斯地之灵秀何患不出人杰逐携家而卜筑启宇于斯山之原,凡袁郡钤阳之有钟氏者皆公之苗裔也. 配袁氏,子二: 大海 大用.

70 钟大海 字钜瞻,宋隆兴年间明经登第擢九江主薄. 配严氏,子三: 悫 慧 恕.

71 钟大用 字宏深 宋隆兴年间以人材选授云间教谕. 配卢氏.子二: 思 意. 意迁居赣州信丰县之香山下.

72 钟恕 字守安 宋乾道年间以人才选授淮安刺史. 配袁氏.子二: 明德 明善.

73 钟道 字步端 宋绍兴年间以明经选授吉州教谕. 配郑氏,子二: 日尧 日舜.

74 钟明善 字本初 宋绍兴年间以明经选授维扬主薄. 配梁氏,子二: 日文 日武.

75 钟明经 字博知 宋绍熙年间选授长宁主薄. 配林氏.子七: 日诰 日诏 日咏 日诗 日谆 日志 日询

76 钟日禹 字夏基, 宋绍熙末年明经擢国子监. 配林氏,子二: 芳型 芳升.

77 钟芳杶 字步程,宋庆元年间为龙泉教谕. 配黄氏,子一: 颢.

78 钟世杰 字硕彦,公生平忠厚,秉性钢柔相济严以持身慈以接物尤好读左史公彀等书不求文达惟乐情于林泉自号为葛天氏之遗民. 配严氏,子二: 箕范 丹书.

79 钟丹书 字昌言 公自幼才志不群博览子史有济世之略,而卒不得其怀及明大祖遣大将军常遇春征友谅,余党至于康因军中乏粮,是时公家富厚储积丰裕,见军士张惶仍出其困栗千余石以抒其急,后于太祖嘉公之义封公为中宪大夫以酬其捐栗之功.配梁氏,封夫人.子三: 应 庭 庠. 庠迁居攸县,后又迁居于萍川大安乡宣风渡.

80 钟伯琰 字肇盛 号发基.公性豪迈智略过人,遍觅山川与堂兄伯琮遨游至袁郡见袁之有钤阳山水秀丽文峰叠障兄伯琮携家肇基于钤阳后不数年遨游至康城教授生徒,见邑中风俗淳朴文薮严集公思此地必有发祥于兹,公由钤阳而开基于斯,即今之万载邑西之有钟氏者皆公之苗裔.生宋宣和丙午三月初五晨,殁宋庆元庚申八月十六已葬邑西石板段龟形.配尚氏生宋建炎丁末四月十九已殁宋庆元壬戍八月初二末葬邑西毛家坑凤形.子三: 大鲲 大程 大智 女一: 适蓝.

81 钟华 字华兴,号松轩.性至孝友,治家有义,慈爱一堂上下雍睦,居住邑西见隅坊差遥甚重置庄田于牟村.子二: 禧 受.

82 钟宪鼎 字玉铉 任南京应天府高淳县训导,生明弘治辛酉年八月初十寅,葬社山象形.配彭喜香,胥秋兰.子三: 栋 楷 相.

83 钟美 号念泉 由选贡任饶州府余干县教谕,生平好学,凡诸子史书无不密观,公年十八游泮次年岁试补入郡廪屡战棘闱文以呈堂后应选廷试考授余干教谕以致仕归家悬车筑室于刘家市名曰守庐堂潇洒林泉弄孙自乐邑中绅士称之钟博学者即公之别号寿至七十有三无疾而终生明嘉靖辛亥十一月初八子,殁明天启癸亥九月初六辰.配宋氏.子一: 宗廷 女一: 适张.

84 钟梧 号白崖.由选贡任浙江绍兴府余姚县教谕,生明嘉靖庚寅三月十八末.配周安英,龙戴贞.子一: 广 女一: 适宋.

以上摘自江西万载县双桥牟村钟氏族谱.文公世系.万公始世辈次排列顺序; (万代久兴,树焕增锦.善

维良基,明选朝庭,泰正嘉升,长发其祥,宏德辉英,盛昌寿龄). 也许各位在这里能找到过去祖先的名

字,本人水平有限,在列出族谱一些历史名人,难免有错字.见凉! 此次修谱是1993年冬续修,上次修谱是清朝康熙年间。zhongzhiyong列入以上族谱名人 z.z.y@126.com

85 钟荣光:广东香山人,清光绪二十二年加入兴中会,并创办宣传革命的报纸。1928年岭南大学收归国人自办,任第一校长。次年改任岭南大学荣誉校长。

86 钟世铭:直隶天津人,字蕙生。清光绪进士。光绪三十二年留学美国哈佛大学,获硕士学位

回国后,充直隶高等工业学堂英语教员、教务主任。1921至1925年间,先后任北洋政府盐务署

署长、财务处长及总代长。后调任奉天交涉员,未几辞职。

87 钟芳礼:清代广西人,一说广东花县人。一说原名芳球。入拜上帝会,金田起义后,为御侍卫。咸丰三年,在天京被封为丞相。

88 钟子期:春秋时期楚国人。精音律。相传伯牙鼓琴,他能分辨是志在高山还是志在流水,因被伯牙引为知音。他死后,伯牙在他的墓前弹了一次琴后就不复鼓琴。

89 钟离春:战国时期齐国人,她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才取胜的皇后。本来就是齐国人,相貌奇丑无比,40岁了还没有嫁人。于是她自己去见齐宣王,陈述齐国危难的状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后被齐宣王采纳,并立为王后。

90 钟天纬:江苏华亭人,清代著名翻译家,译书数十种,著有《则足集》。

91 钟人杰:道光年间湖北崇阳农民起义领袖。

92 钟懿蓉:号镜人,广西苍梧人,同治丁卯科亚魁、甲戌科进士,任刑部贵州清吏司、广东肇庆典阳罗分巡道、惠阳嘉兵备道刑部主政兼监试官。

93 钟丽轩号丕世:国学生,广西苍梧念村人,置税米一百余石,教子有方;三子天贵字育刚乾

隆庚子科第六名武举,四子天贡字育嘉庆甲子科第二十五名武举;曾孙家兰字超国优贡生道光六年(18岁)明经进士。

94 钟期光:(1908-1991)湖南省平江县人。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七年参加工农革命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平江县区委书记、游击队党代且,平江县苏维埃政府文委主任,湘鄂赣省军区政治部宣传科科长,中共湘鄂赣省委秘书长,湘鄂边中心县委书记兼独立团政治委员,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十六师政治部主任,湘鄂赣省军区宣传部部长。参加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一支队一团政治处主任、支队政治部副主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苏北指挥部政治部主任,新四军第一师政治部主任,苏中军区、苏浙军区政治部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华中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华东军政大学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政治部主任、副政治部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军事科学院副政治委员兼战史研究部部长、顾问。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外交官张金凤的生平

张金凤,女,1952年8月生,上海人,大学毕业。1975年-1988年 外交部亚洲司科员、三秘、二秘 ; 1988年-1990年 驻泰国使馆二秘 ; 1990年-1998年 外交部亚洲司二秘、一秘、副处长、处长 ; 1998年-2002年 驻柬埔寨王国大使馆参赞 ;2002年-2003年 新加坡地区语言中心进修 ; 2003年-2006年 外交部亚洲司参赞 ; 2006年-2010年 驻柬埔寨王国特命全权大使 2010年-2011年 驻文莱使馆参赞 ; 2011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驻澳门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副特派员。 已婚,有一女。

女,1952年8月生,上海人,大学毕业。 1975年-1988年 外交部亚洲司科员、三秘、二秘 1988年-1990年 驻泰国使馆二秘 1990年-1998年 外交部亚洲司二秘、一秘、副处长、处长 1998年-2002年 驻柬埔寨王国大使馆参赞 2002年-2003年 新加坡地区语言中心进修 2003年-2006年 外交部亚洲司参赞 2006年-2010年 驻柬埔寨王国特命全权大使 2010年-2011年 驻文莱使馆参赞 2011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驻澳门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副特派员。 已婚,有一女[1]。

程颐是哪个朝代的理学创始人?程颐简介

人物生平

程颐,洛阳人,祖先世代居住在中山府,曾祖父程希振任尚书虞

部员外郎迁居开封府,祖父程y迁居河南府(洛阳),赠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父程曾任黄陂县尉、兴国县令,历知龚、凤、磁、汉诸州,后官至太中大夫。

程颐自幼小聪明,十四五岁时,受学于理学创始人周敦颐。程颐幼承家学熏陶,18岁时,就以布衣身分上书仁宗皇宗。年少而怀有雄心大志。

宋仁宗嘉佑元年(1056),程颐24岁,随父入京师,到太学读书,主管太学的教育家胡瑗尝以《颜子所好何学论》试诸生,程颐在这篇文章中写道:"君子之学,必先明诸心,知所养,然而力行求至,所谓自明而诚也,故学必尽其心。尽其心,则知其性,反而诚之,圣人也",这篇文章受到胡瑗赏识,胡瑗授于程颐"处士"的身份。他上书仁宗皇帝,指出北宋社会的危机,开出救治时政阙失的良方,“救之当以王道”,宋仁宗未加理会。此后,他的名声和影响就更大了。此时开始在京师(今河南开封繁塔之左)授徒讲学。

北宋嘉v四年(1059年),程颐受诏,赐进士出身。

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偕兄于嵩阳讲学。

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知扶沟县,“设庠序,聚邑人子以教之”。程颐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按旧例,程家世代为官,其父程享有荫庇子弟当官的特权,而程颐却把每次“任恩子”的机会让给了本家族的其他人,自己没出去做官,长期以“处士”的身分潜心于孔孟之道,并且又大量接收学生,从事讲学活动。

据今尚保存在河南嵩县程村的碑刻记载: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太尉文彦博鉴于程颐“著书立言,名重天下,从游之徒,归门甚众”,就在洛阳鸣皋镇的一个小村庄拨了一块土地,专门为他建修了一座“伊皋书院”,让他在此讲学近20年。

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哲宗即位,王安石变法失败。由司马光、吕公著等人推荐,程颐被授为汝州(今河南临汝县)团练推官,西京(洛阳)国子监教授等职。在司马光等人的推荐书中说,河南隐逸之士程颐,博学好古,安于贫贱,恪守节操,言必忠信,动遵礼义,希望朝廷让他出来做官,委以重任。程颐没有接受任命。次年应诏入京,受命为崇政殿说书,其职务是教皇帝读书。当时的宋哲宗年幼,司马光等人推荐程颐教他读书,共目的是让宋哲宗不再奉行宋神宗的改革政策。程颐就职之前,就给皇帝上奏,提出了君子应重视“涵养气质,薰陶德性”,注重道德修养,还要经常接近品行高尚,敢于当面规劝君主之过失的臣僚。此外,他还提出,要让给皇帝讲书的侍讲官坐着讲,以示“等儒重道之心”(《二程集·论经筵事札子》)。上述建议,表现了自孔、孟以来,儒家学者不遗余力宣扬“圣王之道”和以“帝王之师”自任的本色。就职以后,他经常以向皇帝讲书的机会,借题发挥,议论时政。由于他在君主面前,敢于“议论褒贬,无所顾避”,这就一方面使其名声越来越大,吸引了许多读书人纷纷向他拜师问学,另一方面也引起了一些朝臣对他的不满,有人指责程颐,要求把他“放还田里,以示典刑“(《道命录》)。在这种形势逼迫之下,他只好上书,自动要求辞职回乡。

北宋元v三年(1088年)起,程颐便基本上脱离了政治生活,在洛阳从事讲学活动。

宋哲宗即位,以司马光的旧党人物上台,司马光、吕公著、韩绛等共同上疏,推荐程颐。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程颐以布衣受诏,任崇政殿说书,程颐竭尽忠诚,训导年幼的哲宗,完全是为了辅助国君实现尧舜之治,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程颐由布衣一跃成帝王之师,致使一部分人对他反感,以苏轼为首蜀派同程颐为首的洛派互相攻击,引起了在京城两派对立局面,程颐受到谏议大夫孔文仲的奏劾,被罢去崇政殿说书之职。

北宋绍圣三年(1096年),在新、旧两党的斗争中,因新党再度执政,他仍被定为反对新党的“奸党”成员,贬到四川涪州(今四川绵阳市)。交地方官管制起来。后来,这种打击又累及于他的儿子和学生。

元符元年(1100年),宋徽宗即位,迁程颐至峡州(今河南三门峡),短暂恢复其官位。

崇宁元年(1102年),恢复新法的宋徽宗还下令追毁了他的全部著作(实际上,由于其著作对巩固封建统治有用,在其门人保护之下,仍被保留下来)。程颐又被夺去官位。卒年75岁。

程颐死后,洛阳地区凡与他有关系的朋友和门生都不敢去送葬。“故祭文惟张绎、范域、孟厚、尹l四人。”

主要成就

理学建树

创立洛学

程颢、程颐兄弟,世称“二程”。二程十五、六岁时,受学于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宋神宗赵顼时,建立起自己的理学体系。二程的学说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同,但基本内容并无二致。皆以“理”或“道”作为全部学说的基础,认为“理”是先于万物的“天理”,“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万事皆出于理”,“有理则有气”。现行社会秩序为天理所定,遵循它便合天理,否则是逆天理。提出了事物“有对”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强调人性本善,“性即理也”,由于气禀不同,因而人性有善有恶。所以浊气和恶性,其实都是人欲。人欲蒙蔽了本心,便会损害天理。“无人欲即皆天理”。因此教人“存天理、灭人欲”。要“存天理”,必须先“明天理”。而要“明天理”,便要即物穷理,逐日认识事物之理,积累多了,就能豁然贯通。主张“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修养方法。二程宣扬封建伦理道德,提倡在家庭内形成像君臣之间的关系。

二程不仅是北宋时期开创新儒学的“五子”之一,他们所创立的“洛学”,还使理学具有了完整的形态,因而又是宋明理学的实际创立者。

二程兄弟自幼熟读圣贤之书。后来,兄弟二人终于成一代儒学大师,受到各地士人的尊崇,纷纷拜师于其门下。二人不仅竭尽全力为之传道受业,并开创了自己的学派——洛学。程颐年轻时在太学一举成名,20余岁就开始接纳门生,教授儒学。程颢自诩于“孟子没而圣学不传,以兴起斯文为己任。”(《二程集》第638页)程颢于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退休回乡,便同其弟住在一起,二人日以读书劝学为事,当时“士大夫从之讲学者,日夕盈门,虚往实归,人得所欲”。由于兄弟二人长期讲学于洛阳,其所形成的学派才被称为“洛学”,这个学派在中国学术思想上具有重大的影响。

二程从事学术活动多年,培养了大批理学人才,特别是跟随程颐求学的弟子很多,其中著名人物谢良佐、杨时、游酢、吕大中、吕大均、吕大临、邵伯温、苏口、尹l、张绎等人。在这些人之中,又以杨时和谢良佐最为出色,此二人对洛学的贡献、对二程学说的承传都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天道与人道统一

从哲学角度讲,理学所探讨的中心问题仍然是宇宙自然和人生的问题,其着重点主要是探讨社会人生问题,对于宇宙自然的探讨在儒家来说,历来重视不够。《论语·公冶长》说:“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对于人的本性问题,孔子只讲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一句,他基本上不讲天道,对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采取存而不论的态度。这大概是受子产“天道远,人道迩”这一思想影响。然而,孔子很重视“天命”,相信命运之天或主宰之天,因为这个“天”是不可捉摸、不可驾驭的。从经验上讲,天似乎有意志又似乎无意志,故孟子说:“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至而致者,命也”(《孟子·万章上》),孔子强调尽人事、知天命,对有益社会国家的正义事业,要竭尽全力去做,作一个“君子”,应该对社会负责到底,做得到的,则是“天命”可为,如果失败了,也“不怨天,不尤人”。荀子十分重视对天人关系的研究,提出了“天人相分”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学说,他不相信“天命”,认为天是自然现象,没有意志,特别强调人的地位和作用。汉代的董仲舒从神学角度鼓吹“天人合一”,断言天有意志,能主宰万物、主宰社会人事,把一切自然现象都说成是天的意志所为,乃至说人是天的副本,是天依照自己的模样复制的。他还提出“天人感应”的说教,断言一切人事皆由上天支配。他从《公羊春秋》出发,把儒学思想同天命神学相结合,从而神化了儒家学说。这种理论经不起社会发展和人类社会实践的检验,因而失去了它作为封建统治者的精神支柱作用。

理学创始人,虽然也着重研究人道问题,但他们为了从形而上学的高度去论证“圣人之道”和伦理道德的至高无上性,为了把天道与人道统一起来,因而也重视对天人关系的研究。理学奠基人之一的邵雍就说:“学不际天人,不足以谓之学。”(《皇极经世·观物外篇》)他们认为,天地万物和人,都统一于“道”。二程主张“理”即是“道”,程颢说:”理便是天道也”(《遗书》),又说:“理无形也”、“无形为道”(《粹言》),“天有是理,圣人循而行之,所谓道也”(《粹言》),所以人们也把理学称之为“道学”,因为在他们那里,“理”和“道”是同等的概念。

重视教育

程颐既是北宋理学家,同时还是教育家。为程颢之胞弟。程颐24岁时曾在京师(今河南开封)授徒讲学。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偕兄于嵩阳讲学。元丰元年(1078年)知扶沟县,“设庠序,聚邑人子以教之”。元丰五年,文彦博将其鸣皋镇(今河南洛阳伊川县境)之庄园赠给程氏,乃自建伊皋书院,讲学其中几达20年。同程颢一样,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圣人,“圣人之志,只欲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圣人以天地为心,“一切涵容复载,但处之有道”,因此,教育必须以培养圣人为职志。

在教育内容上,主张以伦理道德为其根本,“学者须先识仁。仁者蔼然与物同体,义、智、信,皆仁也。”《宋史》称他“学本于诚,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指南,而达于‘六经’”。他不仅勤奋好学,还谦让大方。曾从师于周敦颐。

教育以德育为重,强调自我修养,“格物致知明本末”,其途径为致知、格物、穷理。“致知则智识当自渐明”,致知乃在穷理,即尽天理。致知的办法是“格物”。“格者,至也”,“格”是内感于物而识其理。“耳目能视听而不能远者,气有限耳,心则无远近也”,因此认识事物的关键乃在“心”。心“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非在外也”,故致知重“内感”而不重外面事物。在学习方法上,强调求其意,“凡看文字,先须晓其文义,然后可求其意,未有文义不晓而见意者也”。

另外,主张读书要思考,“不深思则不能造其学”。或曰:“学者亦有无思而得其乎?”其教育主张和思想对后世教育影响极大。后人曾在他讲学之地设书院以为纪念,如河南嵩阳书院、伊川书院等。另外,全国各地亦有纪念他之书院,意在追踪继轨,以示其思想绵长。

个人学说

程颢与程颐一起,创立了“天理”学说。程颢曾说过:“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

“理”因此成为二程哲学的核心,宋明理学也就从此得名。二程兄弟所谓的“理”,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它]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这就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表达了出来,中国上古哲学中“天”所具有的本体地位,现在开始用“理”来代替了,这是二程对中国哲学的一大贡献。

在程颐的哲学中,对孔子的“仁”学有新的发展。他认为,“大抵尽仁道,即是圣人”。又说:“学者须知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他把先秦儒家“仁学”所强调的爱人、博施济众、克己复礼等,进一步发展成为与“万物为一体”的境界,认为前者还只是仁的“用”(表现),后者才是仁的“体”(根本)。这一思想与张载的“民胞物与”思想有相通之处。

在修养方法方面,程颐提出了“定性”的理论。所谓“定性”实际就“定心”,即如何使人做到内心的安宁与平静。他认为,要使内心平静,不受来自外部事物的干扰,就应该虽接触事物,却不执著、留恋于任何事物,“内外两忘”,超越自我。这一“定性”的理论,是程颢发挥了孟子的“不动心”思想,也吸取了佛、道二教的心理修养经验后而成的。

程颢和程颐的思想,人们一般统称为二程之学,实际上两人的思想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程颢比程颐更注重个人内心的体验。有的学者认为,程颢的思想是后来陆九渊“心学”的源头,程颐的思]想则后来朱熹“理学”的源头[。程颢一生没有专门的学术著作,他的讲学语录及一些书信,诗文,被后人与程颐的著作合编在一起而为《二程全书》,今有校勘标点本的《二程集》。

程颢、程颐兄弟,思想体系同中有异。二程将易学的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伊川易传》为义理易学诠释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程氏易传》是伊川易学的精华,它继承了王弼义理派易学传统,将儒家解《易》推阐发挥到极致,可以说是集义理派著作之大成,并对朱熹易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果说王弼易学是魏晋玄学、易学兴起的重要标志,那么,程氏易学则实现了由王弼易学道家化、玄学化的义理向儒家义理的转变。

个人著作

二程的著作有后人编成的《明道先生文集》《伊川先生文集》《二程粹言》《经说》等。其中“洛学”的著作计有二程的《遗书》25卷,《外书》12卷,《文集》12卷,以及《易传》《经说》《粹言》等。《文集》的前四卷是程灏的诗文集,后八卷是程颐的诗文集。《经说》中的《系辞》《书》《诗》《春秋》《论语》为程颐所作。《改正大学》为二程所作。《伊川易传》是程颐对《易经》的注解,这部书集中体现了二程的理学思想,是程颐平生用力最多的著作。《粹言》是由杨时精选后编写出来的二程语录。以上各种著作,已被合编为《二程集》,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于世。

学术影响

程颢、程颐的思想及其洛学学派程颢、程颐兄弟(一般简称二程)开创的洛

学学派,是北宋时期影响最大,也是最为典型的理学学派。张载的思想学说,对二程思想体系的构造和发展影响很大。但二程的思想更多的是自己的新创见。二程把“理”作为其思想体系的最高范畴,基本内涵包括三个层次:

第一,“理”是宇宙的终极本原和主宰世界的唯一的存在。

第二,“天理”又是封建道德原则及封建等级制度的总称。

第三,“天理”也具有事物特性及发展变化规律的意义。

这样,精神性的“天理”就和张载的物质状态的“气”一起成为宇宙本原的本体了,成为最高本体的地位。

二程的人性论认为人性有“天命之性”与“气禀之性”的区别。前者是天理在人性中的体现,未受任何损害和扭曲,因而在至善无疵的;后者则是气化而生的,不可避免地使“理”受到“气”的侵蚀,产生弊端,因而具有恶的因素。人性中的善自然是其“天理”的本质特征,恶则表现为人的不合节度的欲望、情感,二程称之为“人欲”或“私欲”。“人欲”是“天理”的对立面,二者具有不相容性。二程在其“天理”论的基础上对《大学》里的“格物致知”进行了新的阐释,形成他的认识论。二程还以其“天理”论发挥孔子“克己复礼”的命题,提出了自己的修养论。

总之,二程的理学思想体系,是北宋时期理学初创阶段比较典型的形态,它勾勒出了程朱理学的基本轮廓,为朱熹思想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础。

具体到二程各人,他们的思想尽管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在某些学术倾向上是存在一定差异的。程颢认为万物本属一体,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发明本心,自觉达到与万物一体,因此较多地强调内心静养的修养方法,不大重视外知。后来的陆王,大致沿着程颢的理路,发展为心学。而程颐则主张探求事物所以然之理,人生的根本在于居敬穷理,格物致知,较多地强调由外知以体验内知。后来的朱熹,大致沿着程颐的理路,发展为纯粹的理学。所谓的“程朱理学”,实际上主要指的是程颐和朱熹的理学。当时有许多人追随二程学习,尤其是程颐弟子很多,主要有谢良佐、游酢、吕大忠、吕大临、吕大均、侯仲良、刘立之、朱光庭、邵伯温、苏m等(其中三吕与苏m原为关学学者),形成了著名的洛学学派,为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建立其庞大的思想体系奠定了基础。

轶事典故

程门立雪

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博学之士。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后人将此事称为“程门立雪”。表示求学者尊敬师长和心诚意坚。

学以圣人之道

北宋皇v四年(1052年),刚满二十岁的程颐随父亲程来到京师开封。位于铁塔下的太学,接纳了这位后来成为北宋思想界一代大师的青年才俊。

宋朝的太学是皇室的最高学府。当时著名的教育家胡安定执掌太学。胡安定是两程之前“开伊洛之先”的人。一日,程颐游太学。见胡安定正在讲堂上问诸生“颜子所好何学?”胡安定并以此文为题目让太学生写策论。程颐写了一篇《颜子所好何学论》:“颜子所独好学者,何学也?学以圣人之道也!”

程颐开宗明义,指出颜子一生追求研究的,是达到圣人的道德和境界!继而程颐指出:圣人是可学而知之。那么什么是圣人的道德境界呢?程颐说:“天地储精,得五行之秀者为人”。五行之秀即仁、义、礼、智、信。做到了五行,就进入了圣人的境界。五行为中,“中正而诚,则圣矣”。

“故颜子所好,则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无言,非礼勿动”。胡安定读了程颐的文章后,当即约见程颐,并以学职之位相许。也就是说.一篇文章,使程颐由弱冠之年的儒生登上了堂堂太学的讲坛。

圣人之仁,养物而不伤

程颐不仅有高尚志向,同时有养物不伤的仁者情怀。有一次他看到家人买小鱼喂猫,便写了一篇《养鱼记》:“书斋之前有石盆池。家人买鱼仔食猫。见其煦沫也,不忍,因择可生者,得百余,大者如指,细者如箸。支颐而观之者竟日,始舍之,洋洋然,鱼之得其所也;终观之,戚戚焉,吾之感于中也。吾观古圣人书,观古圣人政禁,数罾不得入池,鱼尾不盈尺不中杀,市不得鬻,人不得食。圣人之仁,养物而不伤也如是。”读着这篇文字,我们看到程颐由爱鱼之生命而及万类天地中的生命,感受到他圣人之仁、养物而不伤的情怀。

双凤送子

宋朝仁宗时期,河南人程y在黄陂县为官,继而落籍黄陂西郊程家乡坊。因积劳成疾,不幸病故,朝廷任命他的长子程为黄陂县尉。

北宋天圣十年(1032年),程的夫人侯氏,一天夜里做了一个梦。梦中和官人一起逛花园。走到一棵梧桐树下,抬起头,看见梧桐树上有个雀窝,他们正准备爬上去掏雀蛋,忽见远处两只金凤笔直朝花园飞来。金凤越飞越低,在程夫人身边盘旋了一周以后,朝她胸怀扑来,程夫人赶忙将金凤紧紧搂住。官人望着两只金凤,仰天大笑,夫人就惊醒了。没过几多时,程夫人怀孕了。生下长子,取名程颢,隔年,又生下次子程颐。

程颢、程颐自幼好学,尊崇孔孟,才华出众,后来成为著名的理学家。明朝年间,人们建起一亭,命名为双凤亭。

夜月楼

程颢、程颐的父亲程,在黄陂做县尉,看中了凤凰台的环境幽静,就把这两个儿子送来读书,程氏兄弟在楼上发奋勤学,白天不下楼,每晚熬到三更。到了大年三十夜晚,俩兄弟还不休息。这时候,进来了一个素衣女子,上前道福。程氏兄弟问她:“你来做么事?”女子含笑道:“奉太阴真君嫦娥仙子之命,特来给两位文曲星君掌灯。”说罢,用手指在粉壁墙上画了一个圆圈,顿时放出光华,清亮无比,照着弟兄俩夜读。附近的人都传:凤凰台,三十夜里出月亮,称为“夜月楼”。

人物评价

凤凰网(《宋学泰斗:程颢·程颐》):二程所开创的理学,被朱熹加以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具有比较严密逻辑体系的学说之后,程朱理学从此便在中国后期封建社会的思想领域中,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理学中的“心学”一派,也是从二程那里衍生出来的,所谓“陆王心学”,基本上导源于程颢的主观唯心论思想,这一理学流派,也对后期封建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自北宋至清末,理学在中国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占居统治地位达七百余年,这都和二程有着直接的联系。

程颢:意多不合,事出必论列。

朱熹:昭明道学于孔孟既没千载不传之后,可谓盛矣。

湖北省人民 *** 网(《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程颐论述为学的方法时提出自己的格物致知说。认为格物即是穷理,即穷究事物之理;最终达到所谓豁然贯通,就可以直接体悟天理。他所讲的穷理方法主要是读书、论古今人物、应事接物等。关于知、行关系问题,程颐主张以知为本,先知后行,能知即能行,行是知的结果。程颐的哲学,提出一些新的概念、命题,对宋明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虽然二程都以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但程颢是以心解理,开了以后陆王心学一派。程颐一般是把理与气相对来论述的,开了以后朱学一派。

史籍记载

《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六·程颐》卷四百二十七(脱脱和阿鲁图)

亲属成员

高祖父:程羽,在宋太宗时,有显功,赠太子少师,赐第于京师;

曾祖父:程希振,任尚书虞部员外郎;

祖父:程逾,赠开封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

父:程,曾任黄陂县尉、兴国县令、龚州知州;

母:侯氏;

兄:程颢。

后世纪念

河南洛阳二程故里

二程故里位于洛阳市嵩县田湖镇程村,近临陆浑水库,是宋代大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的故居。程颢、程颐两兄弟是中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宋明理学奠基人。

二程故里初建于宋高宗绍兴辛亥(1131年)年间,明天顺年间,昭封"两程故里"。明成化、万历、天启,清康熙、乾隆、道光年间的均有修复。两程故里程村中有二程祠,全祠总面积为4392平方米,布局系三节大院。前节有"棂星门"、"诚敬门"、"春风亭"、"立雪阁";二节有"道学堂",两则伴以"和风甘雨"、"烈日秋霜"二亭,左右神庵厢房;三节中立"启贤堂",两厢设有讲堂两座,后面为"著述楼",两侧各设讲堂一座,祠堂内尚存宋、元、明、清碑碣25块,清康熙御书"学达性天",光绪赐书"伊洛源渊",慈禧太后赐书"希踪颜孟"3副匾额,挂道学堂正中。

洛阳二程墓

程颐墓在洛阳市南约25公里,今伊川县城西。程颢(1032年-1085年)、程颐(1033年-1107年)兄弟都是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世称二程。二程墓为程颢、程颐及其父程的墓地。包括程墓和程祠二部分,前为祠庙,后为墓冢。祠由门楼、厢房及大殿等组成,另有明清时代的石碑数十方。墓冢前有墓碑、供案及石羊、石马等,四周有坟墙回护。墓、祠一带古树参天,烘托出肃穆幽静的气氛。

武汉黄陂二程故里

据黄陂的《明代志》《康熙志》《同治志》记载:洛人大中大夫程,初任黄陂尉,秩满,不能去,而遂家焉。实以明道元年生子曰颢,字伯纯,又明年生子,曰颐,字正叔。黄陂程乡坊是北宋理学创始人程颢、程颐二程兄弟的出生地。二程祖父程y、父亲程先后担任黄陂县令、与黄陂县尉时,就落户安家在武汉市黄陂区的草木巷内,并建有红砂石牌坊,上书“程乡坊”三个大字。南宋朱熹《二程祠记》有记载。

程氏故居有一个石坊高6米,宽8米,上书宋体的“程乡坊”,在石坊不远的有青石素瓦的硬山石结构的民房,民房是三重四合小院,黑漆字大门,门的两旁有一对石狮子守护,迈进石门槛,迎面就是一个青砖砌起的照壁,绕过这个照壁之后,就是青石铺的天井,两边的厢房,正中为会客厅,二重为雅堂,书房,三重是后宅,厨房。

根据《宋史》《中国通史》《黄陂县志》等书记载,二程祖孙三代在黄陂生活了68年,留下了双凤亭多处遗迹,被海内外称为二程第一故里。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金凤记者 记者金凤生平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金凤记者 记者金凤生平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上一篇:葡萄8月如何修剪好呢视频讲解 葡萄8月如何修剪好呢视频教程

下一篇:更多十二星座

本文标题:金凤记者 记者金凤生平

本文链接:http://m.xingzuo789.com/article/120266.html

使劲推荐

金凤记者 记者金凤生平
金凤记者 记者金凤生平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金凤记者 记者金凤生平的文章,...

葡萄8月如何修剪好呢视频讲解 葡萄8月如何修剪好呢视频教程
葡萄8月如何修剪好呢视频讲解 葡萄8月如何修剪好呢视频教程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葡萄8月如何修剪好呢视频讲解 ...

初级8月5日答案解析 初级8月5日答案解析第二单元
初级8月5日答案解析 初级8月5日答案解析第二单元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初级8月5日答案解析 初级8月5...

儿童玩玩具8个月还能玩吗 八个月小孩玩具
儿童玩玩具8个月还能玩吗 八个月小孩玩具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儿童玩玩具8个月还能玩吗 八个...

宝宝项链女孩8个月可以戴吗 宝宝项链女孩8个月能戴吗
宝宝项链女孩8个月可以戴吗 宝宝项链女孩8个月能戴吗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宝宝项链女孩8个月可以戴吗 宝...

发表评论

相关推荐

大连物理竞赛 大连物理名师
大连物理竞赛 大连物理名师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大连物理竞赛 大连物理名师的...

铁柱4月8日直播了吗视频 铁柱在哪里直播
铁柱4月8日直播了吗视频 铁柱在哪里直播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铁柱4月8日直播了吗视频 铁柱...

10月8号福彩回放直播视频 10月8号福彩回放直播在哪看
10月8号福彩回放直播视频 10月8号福彩回放直播在哪看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10月8号福彩回放直播视频 10月...

8月草原穿搭男士图片大全 8月草原穿搭男士图片欣赏
8月草原穿搭男士图片大全 8月草原穿搭男士图片欣赏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8月草原穿搭男士图片大全 8月...

央视3.8文案 3月8号文案
央视3.8文案 3月8号文案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央视3.8文案 3月8号文案的文章...

精选十二星座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