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央视新闻淄博烧烤事件 央视新闻淄博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央视新闻淄博烧烤事件 央视新闻淄博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山东城市正在成为今年“五一”游的顶流。
截至4月10日,青岛、威海、济南、烟台强势登上“五一”全国住宿预定TOP 20,被烧烤带火的淄博更是凶猛,住宿预定量较2021年上涨800%。
网友戏言,淄博烧烤将成为继新疆烧烤、东北烧烤之后崛起的新一大烧烤流派。
如此巨大的声量,让迫切想要美食出圈的浙江羡慕不已,当地宣传部门更是发文解析,短期内完成品牌影响力的弯道超车,淄博烧烤有值得学习之处。
“这些网络爆款看起来有些偶然,但不乏当地政府和社会的努力。”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教授董彦岭对城叔分析,除了烧烤本身的产业价值、旅游价值外,对区域品牌和城市知名度都是一个很大的提升。
而在烧烤火爆的另一面,这座拥有百年工业史的老工业基地被“冷落”已久,受制于产业“偏重、偏化”,在省内仍然面临经济排位后移、人口负增长的困境,借这一把火淄博能否趁热打铁,突破瓶颈?
?
连当地人也很难想到,没有什么旅游资源的淄博能够成为“网红城市”。
烧烤没什么特别,大葱也没有什么特别。不过,当游客拿起两串滋滋冒油的肉串,裹上蘸料摊在小饼上,再用手掌拖住小饼一拉木签,再撒上一段葱叶,抬手一卷就成了独一无一二的“淄博烧烤”。
?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短短一个多月里蹿红网络,淄博“人造名片”的秘诀是什么?
浙江宣传将之总结为“淄博烧烤走出了差异化的路线——“小串+小饼+小葱”的灵魂吃法,加上在外部形象上“一桌一炉一卷饼”的独特仪式感,让淄博烧烤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浙江如此“好学”的原因,其实不难理解,就是为了让消费“活”起来,让烟火气浓起来,为社会经济复苏,提供“美食”动力。
上月末,工信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积极将地方特色食品消费元素嵌入夜间经济、特色餐饮集聚区、大型商业综合体等消费场景和载体。
这对于被调侃为“美食荒漠”的浙江来说,难度不小。在上述指导意见发布前,浙江就已组团跑到江西、湖南学习,主要就是研究别人在吃上是怎么做的文章,研究兄弟省份怎么做美食推销的。
“横空出世”的美食顶流,浙江自然也不会放过。
大众点评数据显示,3月以来,淄博当地“烧烤”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去年增长超370%;“淄博烧烤”关键词全平台搜索量则同比增长超770%。
从面向社会召开新闻发布会,成立淄博市烧烤协会,宣布举办烧烤节庆祝活动,到开辟“烧烤专列”、市内市内21条烧烤专线,专门制定烧烤地图,淄博趁热打铁,使得淄博烧烤的热度居高不下。
?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在当下这个互联网时代,每座城市都有“火”机会,但能趁“火”追击者为数不多。
“好风凭借力,政府要借助市场之力、网络之力来形成良性的互动。”董彦岭认为,淄博烧烤“爆火”能否持续取决于多种因素,但是从政府层面去因势利导,把热点和影响力拓到淄博的方方面面,“对培养城市的亲和感,乃至招商引资、招才引智都会发挥很好的作用。”
在不久前举办的2023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上,淄博市委书记马晓磊表示,下一步淄博将全链条提升“吃住行游购娱”供给力,努力把“一时现象”打造成“一市品牌”,推出更多优质文旅产品、打造更多优秀文旅IP,让游客看得过瘾、玩得尽兴、吃得开心、住得舒服。
?
回到爆火前,淄博已经沉寂了很久。
十几年前,在那个社交媒体尚不算发达的互联网时代,一篇题为《淄博:站在被边缘化的边缘上》的文章,曾在当地引发轰动。
文中提到,淄博的区号是0533;淄博的车牌号是鲁C……淄博的经济实力,一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都高居山东“老三”的位置,却在此后一路下滑。
数据显示,2010年淄博GDP2866亿元,排名山东第五,位居其后的济宁GDP2550亿元。而到了2021年,淄博经济总量已被临沂、济宁反超,降至山东第七。
2022年淄博GDP为4402.6亿元,跟临沂、济宁的差距拉大至1375.9亿元、914.3亿元;与此同时,年末常住人口470.59万人,减少0.29万人,这是继2021年、2021年后第三次出现人口负增长。
落后产能的出局,是导致GDP数据缩水的直接原因。
作为全国唯一涵盖资源枯竭城市、独立工矿区、老工业基地三种类型的城市,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淄博的传统产业比重达70%,重化工产业又占传统产业的70%。
2021年初,当地官员曾指出,淄博工业起步早,是传统工业大市,但是这个“大”是传统工业的大,是中低端工业的“大”。全市拥有工业产品近3万个,70%以上属于上游产品、初加工产品、中间产品,建陶、化工、钢铁、矿业等产业中存在不少落后产能,不仅效益差、贡献度低,而且挤占了新动能承载的空间。
有数据显示,近年来淄博累计退出钢铁产能880万吨,压减水泥产能800万吨,压减建陶产能70%,钢铁、焦化行业实现全面出清。过去两年,全市万元GDP能耗连续下降6%左右,原煤消耗净削减110万吨……
不过,即便如此,淄博的化工产业经济总量依然占据淄博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近40%,仍是全市工业第一大支柱产业。
在董彦岭看来,山东产业结构上存在“偏重、偏化的问题”,淄博两者都占。受制于治污染、降能耗等因素影响,它的产业转型一直面临很大的压力。在此过程中新的竞争优势还没有树大根深,而传统优势产业又面临比较大的约束,整体还处于“涅槃”的过程中。
?
“淄博烧烤”被认为是这座百年工业老城的努力自救。
董彦岭分析指出,一座城市的自救需要自醒,需要危中寻机,这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座石化为主的工业城市,需要在转型过程中完成竞争力的再造。
?
图片来源:淄博市政府官网
对于淄博而言,烧烤打开的“流量入口”正是新的契机。淄博市政协分析,对于“淄博烧烤”这个突然爆火的文旅IP,其生命力不仅在于塑造美食品牌,更能更新城市形象,带动当地产业改变。
就像某知名up主随机走上街头,探访10家摊贩,没有一家缺斤少两。这与网红餐饮容易出现“踩雷”“翻车”的刻板印象形成鲜明对比,大大强化了淄博“实诚”的品牌影响力和标识度。
对于淄博进一步竞逐预制菜等消费品的风口,也大有裨益——
根据淄博市商务局发布的《关于支持预制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淄博正在积极培育“中国淄味”高端预制食品品牌,加快塑成千亿级产业集群,聚力打造中国北方预制食品产业发展高地。
更为重要的是,新的“流量入口”亦给当地产业升级,尤其是招才引智带来新的契机。
近年来,淄博在全力推动化工等传统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的同时,大数据、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迅速发展,高端人才相对缺乏成为产业转型的突出掣肘。
比如,在“工赋淄博”背景下,其“四强”产业(新材料、智能装备、新医药、电子信息)和新经济领域,人才需求十分旺盛。
就在“淄博烧烤”出圈的同时,淄博全方位的引才活动悄然进行。
日前,淄博人社局发文《在淄博吃烧烤,还有这些福利》,推介淄博“人才金政50条”“技能兴淄26条”等人才政策,智慧型人力资源市场、“直播带岗”、大学生“就业体验日”活动等就业政策。
?
图片来源:淄博人社
与此同时,淄博还举行了第三届“百所高校进淄博”暨科技·就业双促洽谈活动,吸引省内外81所高校相关负责人实地出席,“许多带队负责人说,一听是淄博都想来看看。”
这本身就是淄博“流量”效应延续的体现。淄博市委书记马晓磊在活动现
“我是从滨州开了三个小时的车来的,就为吃上这口淄博烧烤。”
“我已经在这里排队一个多小时了”
……
最近一段时间,这种场景在淄博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以“小饼卷一切”闻名的淄博烧烤肉眼可见地火了!
据媒体此前报道,一则“大学生组团到淄博吃烧烤”的词条登顶同城热搜榜榜首,搜索量超500万。淄博火车站挤满了为一顿烧烤而来的大学生。淄博火车站数据显示,3月4日当天,淄博火车站一日到发5万多人,创近3年以来最高纪录。3月的第二个周末,海报新闻记者在淄博采访时注意到,专程来此品尝淄博烧烤的学生、游客依然络绎不绝,一些店里出现一座难求的情况。
美食纪录片《人生一串》说:“肉,是人类烧烤的共同主题。”作为一种大众美食,烧烤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人们为什么非要去淄博吃烧烤,这背后有着怎样的密码?这场“烧烤热”对淄博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淄博烧烤火出圈,最是“淄”味抚人心
淄博烧烤有多火?时下,在互联网各大平台,只要搜索“淄博烧烤”四个字,满屏关于淄博烧烤的攻略与好评便如同潮水般汹涌而来。
对此,有分析称,淄博烧烤热是疫情之后报复性消费和旅游热潮中的一个缩影。在旅游景点接连出圈之后,流量的接力棒传递到美食手中,这看上去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但问题来了,为何偏偏火的是淄博烧烤?
众所周知,鲁菜是八大菜系之首,淄博博山菜则是鲁菜的发源地。悠久厚重的饮食文化,让淄博烧烤平添一份底气。比如淄博烧烤的标配小饼,实则是淄博的传统美食IP,毕竟,周村烧饼早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淄博烧烤、济南烧烤和青岛烧烤并称山东烧烤的“三大门派”。具体到淄博烧烤,淄博地接六市,食材丰富,可以博采众长。目前它在全国城市里唯一保留着独立小炉纯炭有烟烧烤,七八成熟的肉串要放在小炉上复烤,由食客判断火候,享受自己动手烧烤的乐趣。其最大的特色莫过于,小饼、小葱和肉串三位一体,一口下去,口感丰富,这种有别于其他烧烤的食用方式,正是淄博烧烤的过人之处。
别看这简单的几步,其实处处都是淄博人自己的诀窍。首先让食客进行沉浸式烧烤,体验一把烧烤,其中自有乐趣;其次能自己根据自己的口味,掌握烧烤的火候;最后还能延长顾客消费时间。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烧烤是2022年新生代夜间餐饮消费的最热门品类,72.4%的消费者夜间餐饮选择了烧烤。烧烤,既可以在装饰精美的餐厅里享用,也可以出现在街头巷尾。与其他特色美食相比,它不仅是一种美食,更代表着一种街头文化,具有较强的社交属性。三五好友相聚,吃一顿烧烤,不需要花费多少钱,却可以畅谈很久。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的大三学生秦盈、郑雅茹和小伙伴们,原本也打算在淄博牧羊村烧烤就餐,因为人太多,没排上号,便去了附近的烧烤店里吃。
秦盈是重庆人,郑雅茹是青岛人,之前都没吃过淄博烧烤。她们一行人从东营坐了1个多小时的火车,来到淄博。“最近淄博烧烤太火了。”秦盈说,吃了之后感到味道很好。
这个春天,作为主要的消费人群,大学生可以自由地走出校门,高铁的畅通更是让短途周末游玩成为可能。居于鲁中的淄博与各地距离适中,品尝淄博烧烤自然就成为大学生群体的不二选择。
由此不难看出,淄博烧烤热与其自身味道鲜明,造就了沉浸式、诱人味蕾的消费体验,颇有关系。
这是一种特立独行的“淄”味。
流量加持,多方打造“淄博烧烤”IP
常言道,酒香也怕巷子深。淄博烧烤火到今天这个程度,“淄”味很重要,但一定不是唯一的原因。
事实上,互联网思维和流量也在加速淄博烧烤出圈。这其中,有流量明星博主的助力,更源于淄博对于流量的精准把握。
近年来,淄博市持续打造“淄博烧烤”品牌,在央视的《和为淄味》、山东卫视的《至味山东》、B站的《人生一串》中,淄博烧烤频繁露脸,给广大网友和美食爱好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早在2021年,首届淄博麦田音乐节上,薛之谦等人就曾在万众瞩目之下推荐“淄博烧烤”,“淄博烧烤”也因此上了热搜。随后,抖音博主乌啦啦的淄博寻味之旅为“淄博烧烤”网络版图的扩张“再下一城”,“烧烤卷小饼”成为了淄博人的专属动作,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来到淄博一品为快。
2021年,B站知名up主“盗月社食遇记”一部介绍淄博烧烤的短视频一度窜红全网。“我保证,这烧烤你一看就想吃!”短短12分钟,小饼、嫩葱、大串、蒜蓉辣酱与芝麻盐调动起了每一位观众的味蕾。今年2月,抖音8000万粉丝的大V“大漠叔叔”也来到古色古香的周村大街,开启他的首场户外直播,向千万网友介绍周村,推荐“淄博烧烤”……
01:07
各路网红、大V争相来淄打卡,为淄博烧烤宣传代言,一度让外地人只闻淄博烧烤之名,难以品其味,这在很多在校大学生心中深深地埋下了“一定要去淄博”的种子。
“如今是网络时代,流量效应、‘种草’的影响力是越来越不能忽视的,尤其是明星、网红等对于年轻人的带动力。”媒体评论员朱文龙表示。
天南海北的大学生如鱼贯而入淄博,实际上早在过去几年就已埋下了伏笔。
网络时代,城市间的“流量比拼”不可避免成为激发城市活力、提升城市价值的命题之一。这背后与城市的先天禀赋密不可分,更离不开其后天的定位打造,全方位的培育、引导和努力。
据媒体报道,早在2021年起,淄博就认真思索年轻人需求,围绕快乐生活、成就事业命题,聚力打造“好学、好看、好吃、好玩、好创业”的“五好”城市,打造近悦远来的强磁场。
此后,淄博在全省率先提出建设多彩活力的青年创业友好型城市,获批山东省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试点和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进行提升城市能级活力的大胆探索。
2022年7月,共青团淄博市委组织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的30余名高校学子进行淄博深度体验。学子们纷纷表示,淄博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巨大的发展变化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今年2月,淄博团市委又创新性组织了省内八所高校260余名化工学子“来淄体验”,体验以就业为导向,既有企业观摩,也涉及衣食住行、历史人文。其中不少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去吃烧烤,又纷纷忍不住在网络上向同学和校友“炫耀”,“淄博烧烤”在青年学子中滚动传播的诱惑力可谓不小。
3月,淄博主要领导的“清北邀约”则彻底打通了大学生与淄博烧烤的“任督二脉”。活动期间,他们走进两所高校,与广大学子亲切交流,并向大家热情推荐了淄博烧烤和鲁菜,欢迎大家到淄博听韶乐、访聊斋,踢蹴鞠、品鲁菜。
可见,这一轮“淄博烧烤”的出圈既不是第一次,更非偶然。也正是着眼城市流量的定位打造、网络大V的强力助推、来淄学子的切身体验,以及这座城市特有的大气包容、厚重的美食人文积淀等等,共同成就了“淄博烧烤”这一自带流量与热度的城市新IP。
这场“热度”对淄博意味着什么?
近日,淄博为了给年轻人留下更多好感,提出全市38处青年驿站为符合条件的来淄求职、就业的青年学生提供每年3次、每次2晚的免费入住,来淄实习、游玩、访友的青年学生可享受每年4次、每次5天的半价入住。推广淄博烧烤,从网友自发正式上升到城市行动。
一顿烧烤,就能让人记住淄博;一顿烧烤,也改变了淄博在无数年轻人心中的城市形象。如今,“淄博烧烤”已汇聚形成推动淄博加速崛起的强大文化动力,激发出城市青春的活力。
从城市发展速度来说,淄博并不是山东近年来最吸引眼球的城市,但这座城市却是真正的静水流深,政府的相对节制,市场经济的相对完善,再加上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对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在转型跨越中营造出了和谐发展的氛围。
淄博烧烤,怎么就“出圈”了
“满车厢的大学生,空气中都是孜然味”。在济南工作的淄博人李周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一直相信有一天淄博烧烤能火,但从未想过能火到这种程度。
近日,凭着“烤炉+小饼+蘸料”的烧烤灵魂“三件套”,淄博烧烤在社交媒体上突然爆火,特别是在周末,各大平台上出现了“大学生组团到淄博撸串”、“坐高铁去淄博撸串”等相关话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热议。
李周毅说,上周他坐高铁从济南回淄博,车上基本上都是大学生,“车票早售罄了,他们宁愿买站票,或者上车补票,也要去吃烧烤”。
当然,从济南到淄博通行非常方便,高铁往来频繁,从济南东坐到淄博北,最快仅需22分钟。
网上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山东的大学生,一部分在泰安爬泰山,一部分去济南看趵突泉,一部分到青岛蹦迪,还有一大半去淄博吃烧烤。”
据淄博当地媒体报道,近期淄博火车站一日到发5万人次左右,创下近三年来最高纪录,而其中大部分人都是前来品尝淄博烧烤的游客。不少经验丰富的山东大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前往淄博品尝美食的攻略,只需花费200元左右就能乘车往返,领略当地美食的魅力。
中国人对烧烤的痴迷,可以说是自古以来就存在了。新疆喀什、辽宁锦州、云南昭通、黑龙江齐齐哈尔、四川西昌、吉林延吉等地都因烧烤出名,但为何独独淄博“火出圈”?
“火出圈”的淄博烧烤
淄博历史非常悠久。在中国历史上,淄博曾是“战国七雄”齐国的都城,为齐文化的发祥地。淄博也是中国最早的工业城市之一,曾经是山东省乃至全国最重要的工业中心之一,具有丰富的工业文化底蕴。
淄博烧烤的起源比较难以考证,但据传,淄博烧烤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的一个叫“周记”的小摊贩。他在淄博城南门外的马路边上,首创了用豆腐皮包裹、炭火烤制羊肉串的方法,并以此赢得了当地人的喜爱和口碑。后来,这种烤肉方式逐渐流传开来,成为了淄博独具特色的美食文化。
淄博烧烤。图/图虫创意
淄博烧烤的爆火并非是一夜之间,而是经过多次网络传播逐渐引爆。最初关于淄博烧烤的热潮,可能要得益于社交媒体上的“种草”效应。
抖音上一位名叫“Mr_木”的博主发布的“淄博烧烤的正确吃法”视频获得了19.1万的点赞量,并转发22.4万次,吸引了大量的粉丝关注和追捧。而同城热搜榜上的“大学生组团到淄博吃烧烤”更是引爆了网友们的热情,搜索量超过了500万。
接着,淄博当地的一些烧烤店也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宣传,推广自己的烧烤,其中不乏“扛鼎级别”的牧羊村烧烤,吸引了无数网友的眼球。这些烧烤店纷纷借助社交媒体力量,展示着自家的特色烧烤,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兴趣和好奇心。
他说,淄博烧烤火起来之前,最多几家馆子排队,现在是家家都排队。但他还是希望这种状态能持续下去,“希望以后大家提起淄博烧烤,就像青岛海鲜、济南把子肉一样,成为地方招牌”。
中国旅游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孙小荣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美食是最受大众喜欢的一种“在地文化”,淄博烧烤文化独特,将山东卷大饼、围炉煮茶和撸串三者巧妙地结合起来,有着很强烈的仪式感和场景感。
不同于其他地方的“撸串”,淄博烧烤是为数不多保留独立小炉纯炭有烟烧烤的城市之一。在淄博烧烤中,每桌都会标配一个小火炉,服务员将七八分熟的烤串送到桌上后,顾客需要自己再加工:在小火炉上,烤出来的肉串嗞啦冒油,用小饼一包,将肉一把撸下,再加上脆生的山东嫩葱,洒上自己调配的辣酱等蘸料食用,风味各有不同。因此,淄博当地有“三人行,必有烤串大师”的戏言。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央视新闻淄博烧烤事件 央视新闻淄博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央视新闻淄博烧烤事件 央视新闻淄博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下一篇:更多十二星座
本文标题:央视新闻淄博烧烤事件 央视新闻淄博
本文链接:http://m.xingzuo789.com/article/127954.html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央视新闻淄博烧烤事件 央视新...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梦幻手游2024区进不去 2020区...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2024法治教育系列专题讲座 202...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汉服包包推荐 2021款汉服的文...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2021新款女装衬衫 2021年的女...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2021年新款披肩 2020新款披肩...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国乒珠海集训 国乒珠海封训的...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属鸡在2024运势怎样 属鸡人202...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辽宁茶博会 辽宁展览馆茶博会...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奈良 樱花 奈良樱花开放时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