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江淮销量2023年6月 江淮销量2023的文章,本文对文章江淮销量2023年6月 江淮销量2023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随着6月销量的出炉,2023年上半年销量已成定局。据电车资源统计,6月,我国新能源物流车销量达20567辆(不含物流重卡、皮卡和交叉型乘用车),同比增长15.5%,环比增长8.4%。2023年1-6月,我国新能源物流车累计销量超9.18万辆,同比增长24.7%。
而在新能源微中面市场,6月销量为11702辆,同比上涨3.05%,1-6月累计销量57474辆,同比上涨21.83%。从上半年的总体销量来看,远程星享V、开瑞江豚、瑞驰EC35II等10款车型位列销量前十。
不得不承认的残酷现实是,销量越来越集中在前几名车型,头部效应明显,头部车型牢牢占据着大部分市场,TOP10车型合计销量4.9万辆,约占新能源微中面总销量的85.26%。
来看看前十的车型在今年上半年的一些总体动态。
远程星享V系列车型以17085辆位居上半年新能源物流车销量第一,占新能源微中面销量29.73%,让其他车企几望中消尘莫及。其中远程星享V6E上半年销量合计16105辆,销量数据惊人。
电车资源数据显示,远程星享V上半年在全国30个省份的248个城市有销量,整体销量分布比较均衡,这款车去年推出后销量就一直攀升。虽然不是最早的中面车型,但无疑是最火的,方方正正的货厢,实打实的6个立方的货厢空间,品牌三电,再加上远程背书,这都是他畅销的要诀。
远程星享V系列在今年上半年推出了远程智芯(安驰电芯)版本,不过这款配置目前的销量并不高,6月单月销量为226辆。今年上半年远程星享家族也又迎来了两个成员,分布是星享V6E PLUS以及远程星享F1E,分别是一款更大空间的中面和一款微卡,远程进一步强化了其细分市场的布销键局。
上半年销量亚军车型是开瑞江豚,销量为8991辆。电车资源数据显示,开瑞江豚在全国31个省份的202座城市有销量,其中热销省份为广东,约占总销量的1/4,最热销的是国轩高科40.55kWh版本。
开瑞江豚整车长宽高为4746*1760*1965mm,拥有三大最宽,分别是车身宽度1760mm、侧门开度1007mm和轮包间距1230mm,方便装卸货物。这些注重细节的人性化设计,以及开瑞作为老牌劲旅的经销体系和售后,让开瑞江豚的销量一路走高。
目前,开瑞新能源已经实现了从微面到轻卡的全领域各细分市场的布局,上半年总销量也排在了第三。据了解,开瑞新能源全新品牌战略发布仪式将在下半年的9-11月份举行,届时可能会有新品相关消息曝光。
季军是瑞驰EC35II,合计销量5845辆,同比下降38.19%。实际上除去前两名的成绩来看,瑞驰EC35II依旧在新能源微中面,甚至是在整个新能源物流车里也能拉开不小的销量差距。
从产品流通去向来看,一季度瑞驰EC35II共计销往了全国30个省份的217座城市,热销城市为东莞佛山,国轩高科38.7kWh和中航锂电38.64kWh为热销配置。
在前几年,瑞驰EC35II以其扎实耐用,加上货箱空间利用率高,等等优势一直是业内的名车,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但随着中面车型的出现,更大的空间更加符合如今的市场需求,再加上价格相差不多,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选择空间更大的中面,微面市场逐渐被压缩,瑞驰EC35II虽然宝刀未老,也已经不复往日荣光。不卖斗知过,在整体来看,其销量并不算低,依然遥遥领先其他车型。
今年上半年瑞驰新能源推出了EC35V,但因为新能源微面市场逐步被新能源中面所蚕食,所以对于销量的影响并不明显。不过电车资源了解到,目前瑞驰新能源也在针对中面市场进行研讨,或许,瑞驰的中面也已经在路上。
排名第四的是五菱EV50,1-6合计销量2905辆,同比下滑4.57%,和同级的微面车型相比,五菱EV50的尺寸相对克制些,货箱容积为4.5m³,更注重实用性。
6月28日,五菱新能源发布了全新品牌“菱势汽车”,未来五菱新能源旗下的各车型也将逐步更替为菱势品牌,陆续发布混动及纯电车型,未来将全面布局微、中、大面车型,微、小卡车型及末端物流车等全矩阵产品。
排名第五的是东风御风EM26,1-6月合计销量2874辆,同比下降29.90%。东风御风EM26可以说是市场上最先火起来的一批中面车型,在新能源中面开疆拓土的前夕,这款车型也经常进入销量榜的前三。大空间、大品牌、高承载,让这款车很受市场追捧。
东风股份也在推出更大货箱的中面,电车资源发现,在第371批新车公示中,东风股份申报了车身相对更大一些的东风御风EM27L,长宽高分别为5265*1715*2060mm,货箱容积达到了6.7m³。
跨越星V7 EV1-6月合计销量2489辆,位于销量榜单第六。
长安跨越的车型做工都比较精致,驾驶室都有乘用车的设计风格,做工用料都算同级别商用车里比较好的。跨越星V7 EV车身尺寸长宽高为4800*1680*2023mm,轴距3135mm,货箱容积6.0m³,两侧采用了双侧滑门的设计,提高装卸货物的效率。从月度销量来看,自今年1月以来,跨越星V7 EV的销量一直处于稳步上升期,5-6月单月销量均在900辆左右,深圳是主要的热销城市,占到近一半的销量。
排名第七的是吉奥帅凌,1-6合计销量2414辆,同比上涨67.99%。吉奥帅凌是新吉奥在新能源中面市场的主力车型,也是新吉奥汽车重返城配市场的拳头产品,近6方的大货箱、近1.5吨的载货能力,加上对开式的尾门,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城配用户的装载需求。
电车资源也关注到新吉奥汽车旗下的新产品——睿征系列车型在本月有些许销售数量,均上在浙江台州,据悉将在近期正式上市。从睿征到帅凌,从奥腾到帅驰,新吉奥汽车的产品已经涵盖了城配物流的全场景。
长安睿行EM80上半年合计销量2244辆,排名第八,同比上涨314.79%,从月度销量来看,这款车的整体销量趋于平稳状态。长安睿行EM80绝对是新能源城配市场的老将了,也是早期市场中货箱较大的车型,大空间、高承载、长续航是其主打亮点。2023款长安睿行EM80后轮距加宽66mm,轮包距达到了1230mm,能够平整放下一块木工板,也是一大亮点。
今年新车公示中,二代车型的长安睿行EM80也已申报,在承载能力上有所提升,可以有所期待。
排名第九的是鑫源X30L EV,1-6月合计销量2170辆,同比下降23.16%。鑫源X30L EV是业内最具竞争力的微面车型之一,在续航、动力、安全以及可靠性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现,拥有6年30万公里超长质保期的动力电池质保服务。
今年以来,鑫源汽车推出了“可E纯电平台”,为旗下纯电VAN系列和卡车系列车型提供技术保障,并推出8年/40万公里的质保。同时,鑫源旗下的车型也在逐步替换前脸,全新的设计语言,更有新能源时代的特色。
排名第十的上汽大通MAXUS EV30作为新能源微中面的老将,今年销量一直非常稳定,1-6月总销量为1992辆,同比下滑39.71%。上汽大通MAXUS EV30有长短轴两个版本,短轴版货箱容积4.8-5.0m³,长轴版货箱容积6.1-6.3m³,大货箱所带来的体验感绝对是小货箱无法比拟的,同时地台高度低,大大降低搬运货物的难度。
据悉今年下半年,上汽大通将推出全新造型的VAN类车型——上汽大通MAXUS MILA,整体设计语言更偏向于mini car的设计风格,和上汽大通MAXUS EV30长轴版的差距在于宽度及高度,货箱容积为7.1m³。
新车方面还有江淮蓝猫,月度销量也在逐步爬升,目前合计销量919辆,位列第十三。
小结
按照往年新能源物流车销量走势,不出意外的话,接下来的几个月的销量会平稳走高。但不难发现,前十的车型绝大多数都是已经推出了多年的车型,市场需要更多的新鲜血液,也希望车企能推出更多的新车型,给到客户更多的选择。今年9月,一年一度的新能源物流车挑战赛——NEVC2023第八届中国新能源物流车挑战赛即将在重庆举行,或许,赛场会给我们一些新的惊喜。期待在挑战赛上见到一些脱颖而出的“后浪”和“新面孔”。
大众,竟然“投奔”了小鹏。
前些天,当大众宣布计划向小鹏汽车注资7亿美元,收购小鹏汽车后持有其约4.99%的股权,并面向中型汽车市场开发两款全新电动车型的消息一出后,全网哗然。
特别是当大家看到大众向小鹏的注资并不是用自身技术去“扶持”小鹏,而是向小鹏学习技术,网友们戏称这是一场“反向合资”。当然,这样的合作在中国汽车市场也算是首开先河。毕竟大众选择合作的不是合资公司中的任何一家合作伙伴,而是一个成立不足十年的造车新势力。
然而就在大家都把目光放在大众和小鹏的这一碧旦场交易上时,网端一句“那江淮怎么办”的留言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如果想要探究这个问题,我们就不得不从为何大众这次和小鹏牵手说起。
有新欢忘了旧爱?
对于大众汽车来说,中国汽车市场一直都是很重要的战场。大众还曾夸下海口,到2030年在中国市场推出的新能源汽车达到74%,将有超过30款新车。
但大众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
根据今年上半年数据显示,大众在全球多个地区交付量都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只有中国交付量同比下滑1.2%,降至145.19万辆,甚至南北大众两家的销量都不如比亚迪上半年的累计销量。
在中国市场,大众集团纯电动汽车交付量仅为6.24万辆,同比下降约2%,仅占大众汽车集团纯电动汽车销量的19%。
大众成立的软件公司Cariad,虽然也在中国成立子公司,但在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领域并未给大众带来明显提升。
所以“找到一个好朋友”是当下最好的办法。因为从目前来看,大众在华的三个合作伙伴都没有这方面的技术储备。
而像小鹏这样在智能座舱、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领域有一定优势智能化成熟的中国企业是比较符合的。此外,双方通过联合开发,在采购领域实现规模效益,改善成本结构,增强产品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还能悔锋扰分担高额的研发成本。
不过明眼人也看得出,这就是一场各取所需的交易。
当然也得说明一下,小鹏在此次合作中“扮演”的是基游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角色,但它本身仍是整车制造厂,有产品在市场上销售,与大众的产品自然而然也会存在竞争关系,而这也与大众在华的三个合作伙伴的关系不太一样。
不过网友也说了,车企之间的“分分合合”早就屡见不鲜。比如技术路线的不同、话语权的落差、利益分配的分歧,都可能导致合作关系的破裂。
随着近年来大众在新能源朋友圈广结新友,三年前大众和江淮那场曾被世人所看好的双向奔赴几乎已被忘得一干二净。
其实大众在进入中国的30多年里,与中国车企的合作可以说是在江淮身上得到升华。
2023年,大众与江淮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江淮大众,成为唯一一家与三家中国车企合资的外资汽车品牌。
在开始的“蜜月期”里,双方不仅联手推出了多款新车。当时大众还承诺,将把在欧洲十分受欢迎的子品牌西雅特引进到江淮大众生产。
承诺美好,现实却残酷。江淮不仅没有等来西雅图,“蜜月期”也是稍纵即逝。
为了与大众汽车深度捆绑,安徽当地引入大众参与江淮汽车的混改。在不改变江汽控股对江淮汽车的控股股东地位,以及安徽国资实际控制权情况下,大众汽车同时对江汽控股和江淮大众注资,江汽控股由安徽国资100%持股,变为与大众汽车各持50%股权,与此同时,大众对江淮大众的持股权由50%增至75%,并更名为大众汽车(安徽)。
基于控制权的提升,大众确实在资源上有了进一步的倾斜。
在2023年9月,大众明确了下一代纯电动平台SSP将落户大众安徽。而SSP平台作为大众集团旗下唯一一个平台,不仅将覆盖西雅特、斯柯达这样的入门级品牌,同时也会生产保时捷和奥迪品牌的车型。
从产品力角度来看,相比于现在的MEB和PPE平台都有一个明显的跃升。而SSP平台率先落户大众安徽,是大众在国内利益最大化的最好体现。不过说实话,大众安徽的这个筹码,是让大众有望在和上汽和一汽的谈判中争取到更多更好的条件。
除了向大众安徽导入SSP平台之外,大众还投资约10亿欧元,在合肥建立一家全新的子公司,聚焦在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的研发。其和大众安徽一起,成为大众在全球的第二大技术研发中心。
在大众的规划里,大众安徽必然不会仅仅只扮演一个“代工厂”的角色,其还承担了向海外出口整车的任务。
不过正因如此,江淮汽车在江淮大众的地位有些尴尬。特别是在江淮大众直接更名为大众安徽后,也就是说,江淮忙活了大半天,最后连个名字都没能留下。
不能不提的是,在拥有大众汽车(安徽)25%的股权后,江淮获得大众的一部分“输血”来支撑自身的研发和生产,并且在大众品牌和技术的加持下,其乘用车销量也开始回暖。
但并没能支撑太久。
特别是思皓品牌,虽说江淮一直对外宣传得到大众的全面加持,但是这种加持,和基于大众品牌推出的全新车型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概念。所以思皓品牌,更多还是需要依靠江淮汽车自己的投入,而江淮汽车目前的技术储备并没有能力支持思皓更上一层楼。
“那江淮怎么办”
怎么办?
江淮一开始也没有想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知名分析师郭明錤8月1日在社交平台发布博文,称华为正在和江淮合作,开发售价在100万元的问界MPV,预计在2024年第2季度量产,销量目标为上市首年交付5万辆。
郭明錤表示,问界MPV在汽车市场的定位,犹如华为的P/Mate系列在Android手机市场的超高端的定位,目标是满足高阶用户需求、提升品牌价值与推动技术创新。
早在去年6月,江淮就曾被曝出正在与华为合作造车,但双方一直未对此明确回复,但转入2023年,双方合作的传闻屡现蛛丝马迹。
在今年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更曾明确表示,“目前,问界品牌由赛力斯生产,马上奇瑞、北汽和江淮也会加入。”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给车企带来的光环也正在渐渐褪去。
尽管江淮自身未在乘用车市场闯出一片天地,但除了大众之外江淮也还在与其他车企深度绑定,以求改善业绩。
为了与蔚来展开长期合作,江淮投资超过20亿元,建设年产10万辆高端新能源汽车生产线。根据双方协议,江淮可以为蔚来代工ES8、ES6、EC6等车型,直至2024年。
江淮对蔚来汽车的业绩也有很大的依赖性。特别是从2023年开始,蔚来的销量已逐渐被小鹏、理想超越。如果这种情况继续持续,江淮就有被连累的隐患。
更重要的是,蔚来的自有产能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蔚来已与合肥市达成合作,规划建设一个年产能100万辆整车的产业园。届时,蔚来的生产必将向自有工厂转移。
相比大众,蔚来的合作更为立竿见影,但对于江淮来说,与两者的合作都存在同样的问题,就是自己不掌握主动权。
这种情况下,江淮开始试图找到“灵魂”。
就在今年4月12日,江淮钇作为江淮新能源乘用车品牌正式发布,据了解,未来5年,江淮钇为面向新能源最大规模的纯电动A级车市场,将打造钇为3、钇为X3、钇为5、钇为X5四款产品。
江淮表示,公司设立子公司,可进一步集聚社会化资源,搞活机制,有利于提升新能源乘用车业务板块的竞争力和凝聚力,符合公司的整体发展战略。
不过从目前钇为3的表现来看,则是雷声大雨点小。根据乘联会的数据显示,江淮钇为3在6月份的销量仅为1,061辆。虽然说其上市首月并非完整的销售月份,但面对江汽新能源总经理夏顺礼口中的“订单破万、3000辆下线”的豪言,多少显得有点难堪。
而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打造一家新的电动乘用车企业在业内被公认为“烧钱”之举。虽然在此前发布的2023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江淮预计2023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1.5亿元,同比将实现扭亏为盈。
但不可忽视的是今年1-6月份,江淮汽车确认影响损益的政府补助约4.8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1.71亿元。另外江淮汽车近年来业绩一直业绩承压。自2023至2023年,江淮汽车连续6年处于扣非净利润亏损(扣除政府补贴)状态,6年累计亏损近94亿元。此前江淮汽车还缩减了商用车业务的投资。
说到底,无论与合作伙伴达成何种协议,对于江淮来说,清楚知道自己有什么优势,承认自身的短板,提高自身竞争力,这才是决定公司未来走向的关键因素。
毕竟外界对于车企合作造车模式能否产生1+1>2的效果一直存在疑问,特别是牵涉到信任、资源、市场和企业变化等多重风险,此前丰田与宝马在混动领域有过合作、大众与福特之间建立全球联盟等,而这些合作的后续进展并没有明显效果。
就连此次小鹏和大众的合作,根据计划也要等到2026年才能走向市场,但面对如此激烈的新能源市场,其实前途未卜。
所以说到底车企们的“合作造车”也就是一场交易,而江淮还能“留住”大众多久?
导 读 2023年5月初,部分汽车类上市公司按照惯例纷纷发布了2023年4月份的产销快报。本期单独统计了乘用车上市企业的产销数据,截止发稿时已发布产销数据的乘用车企业共有15家。快来先睹为快吧!(注:上市公司产销数据系自愿发布,因此有的车企虽然是上市公司,但却不对外发布该项数据。)
✎要·点·速·览
乘用车
➀ 上汽集宏漏团:4月销量37.39万辆,增长124.52%
➁ 比亚迪:4月销量21.03万辆,增长98.31%
➂ 长安集团:4月销量18.20万辆,增长57.23%
➃ 广汽集团:4月销量17.72万辆,增长42.57%
➄ 东风集团:4月销量14.25万辆,增长29.73%
➅ 吉利汽车:4月销量11.36万辆,增长57.50%
➆ 长城汽车:4月销量9.31万辆,增长73.14%
➇ 江淮汽车:4月销量4.45万辆,增长62.53%
⑨手源 理想汽车:4月销量2.57万辆,增长516.29%
⑩ 赛力斯:4月销量1.47万辆,下降26.49%
⑪ 小鹏汽车:4月销量7079辆,下降21.36%
⑫ 蔚来汽车:4月销量6658辆,增长31.22%
⑬ 北汽新能源:4月销量4768辆,增长136.39%
⑭ 海马汽车:4月销量3426辆,增长9.11%
⑮ 力帆汽车:4月销量3087辆,增长2.32%
1
上汽集团:2023年4月销量37.39万辆,增长124.52%
2023年5月6日,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发布产销快报。2023年4月上汽集团实现汽车销量37.39万辆,同比增长124.52%。2023年1-4月,累计销量为126.51万辆,累计同比下降8.80%。
分企业类别来看,三大主力合资企业均呈现大幅增长。其中,上汽大众2023年4月份销量8.83万辆,同比增长194.33%;上汽通用2023年4月销量8.00万辆,同比增长235.73%;上汽通用五菱2023年4月销量为10.53万辆,同比增长38.52%。
自主板块中,上汽乘用车2023年4月销量为6.83万辆,同比增长268.57%。智己汽车销售2023辆。
此外,上汽集团旗下新能源汽车4月销量为6.82万辆,同比增长80.59%;1-4月累计销量为21.03万辆毕绝态,下降8.47%。出口及海外基地4月销量为8.96万辆,同比增长130.45%;1-4月累计销量为34.67万辆,增长64.49%。
2
比亚迪汽车:2023年4月销量21.03万辆,增长98.31%
2023年5月3日,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发布产销快报。2023年4月,公司合计销量21.03万辆,同比增长98.31%。2023年1-4月,累计销量为76.24万辆,累计同比增长91.83%。
2023年4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20.95万辆,同比增长98.59%;新能源商用车为828辆,同比增长46.03%。在乘用车中,纯电动和插电混动分别为10.44万辆和10.5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1.81%和118.64%。
在出口方面,2023年4月,比亚迪海外销售新能源乘用车合计为14,827辆。
此外,比亚迪2023年4月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装机总量约为9.954GWh;2023年1-4月累计装机总量约为36.945GWh。
3
长安集团:2023年4月销量18.20万辆,增长57.23%
2023年5月10日,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公布了产销快报。集团2023年4月共销售汽车18.20万辆,同比增长57.23%。2023年1-4月,累计销量为78.98万辆,累计同比小幅增长2.94%。
分企业情况来看,重庆长安本部2023年4月销量为8.87万辆,增长75.13%;两个合资公司均呈增长,其中长安福特增长16.51%,长安马自达增长12.77%。
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1-4月,长安汽车自主品牌累计销量为67.19万辆,同比增长7.99%;其中自主乘用车累计销量为50.83万辆,同比增长19.20%。自主品牌海外累计销量7.69万辆,同比增长16.71%。
自主品牌新能源4月销量2.25万辆,同比增长222.77%;1-4月累计销量10.70万辆,同比增长102.08%。
4
广汽集团:2023年4月销量17.72万辆,增长42.57%
2023年5月5日,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发布产销快报。2023年4月实现汽车销量17.72万辆,同比增长42.57%。2023年1-4月,累计销量为71.71万辆,累计同比小幅下降2.10%。
分企业类别来看,广汽集团旗下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销量均呈个位数增长。其中,广汽本田2023年4月销量2.54万辆,同比增长6.44%;广汽丰田2023年4月销量7.20万辆,同比增长5.07%。
在自主品牌方面,广汽传祺2023年4月销量2.92万辆,同比增长45.32%;新能源品牌广汽埃安2023年4月销量4.10万辆,同比大幅增长301.61%。
5
东风集团:2023年4月销量14.25万辆,增长29.73%
2023年5月8日,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00489)发布产销快报。其在2023年4月份的销量为14.25万辆,同比增长29.73%。2023年1-4月,累计销量为59.71万辆,累计同比下降29.08%。
分车型类别来看,乘用车和商用车均呈增长。其中,乘用车2023年4月销量为11.22万辆,增长27.13%;商用车2023年4月份销量为3.03万辆,增长40.33%。
6
吉利汽车:2023年4月销量11.36万辆,增长57.50%
2023年5月8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证券代码00175)发布产销快报。其在2023年4月份实现汽车销量11.36万辆,同比增长57.50%。2023年1-4月,累计销量为43.61万辆,累计同比增长9.52%。
2023年4月,分车型来看,轿车、SUV、MPV总销量分别为4.80万辆、6.34万辆及2285辆,三大类别车型均呈现较大幅度增长。
吉利高端品牌——领克品牌在2023年4月合计销量为1.40万辆,同比增长36.04%;极氪品牌销售8101辆,同比增长279.08%。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江淮销量2023年6月 江淮销量2023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江淮销量2023年6月 江淮销量2023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上一篇:联考水粉画 联考水粉高分卷
下一篇:更多十二星座
本文标题:江淮销量2023年6月 江淮销量2023
本文链接:http://m.xingzuo789.com/article/64552.html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江淮销量2023年6月 江淮销量20...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联考水粉画 联考水粉高分卷的...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2023美术体字 2023美术体图片...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亚布力滑雪攻略 亚布力滑雪场...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2023美国假日 2023年美国假日...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2023金湖中考录取分数线 2023...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白龙村庙会 白龙庙聚会的文章,...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银川考研时间 银川研究生考试...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徕卡新品 徕卡新消息的文章,本...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2023考研护理国家线 2023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