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小故事听听 农历的故事_十二星座_星座运势

星座运势>星座运势>十二星座

农历小故事听听 农历的故事

时间:2023-10-27 10:16:03 作者:陪你一起疯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农历小故事听听 农历的故事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农历小故事听听 农历的故事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农历小故事听听 农历的故事

春节的来历小故事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你知道春节的来历小故事吗?下面我精心整理了春节的来历小故事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春节的来历小故事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 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正闹世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 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

春节的由来故事之贴春联和门神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着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举肢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

春节腊八粥的故事

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习俗。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看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弯山。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另外传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 还有一个腊八粥的传说,朱元璋小时候家庭穷困,常有断炊之患。一日,他放牛归来饥饿难挨,忽见墙角有一个鼠洞,想逮鼠充饥,不料竟掏出了糯米、黍米、黄豆、红豆、麦粒、花生等物。他把这些杂粮洗净后煮成粥,美美地吃了一顿饱饭。后来作了皇帝,整天山珍海味,吃得口腻心烦,忽然想起了小时候掏鼠洞煮粥喝的往事,便命人仿做,群臣共尝,无不称妙。因这一天正是腊月八日,朱元璋就称此粥为腊八粥。后来,传至民间,就沿袭成俗。

猜你喜欢:

1. 关于过年的传说

2. 春节民间传说故事

3. 过年的传说短的

4. 传统节日的民间故事

5. 关于春节民间故事

24节气来历及小故事

24节气来历及小故事

24节气来历及小故事1

1、立春

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即太阳到达黄经315°时。

“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2、雨水

古时候,人们都有一个为自己儿女求神问卦的习惯,看看自己儿女命相如何,需不需要找个干爹。

而找干爹的目的,则是为了让儿女顺利,健康成长。

于是便有了雨水节拉保保的活动。

此举一年复一年,久而成为一方之俗。

3、惊蛰

农历二月份的开始,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

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

4、春分

春分也是节日和祭祀庆典,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

周礼天子日坛祭日。

民间踏青的日子。

5、清明

清明是节气与节日的合体,节气是“天时”,是纯粹的自然时间,节日是“人时”,它是社会文化的时间选择。

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最初主要为时令的标志,时间在冬至后一百零七日、春分后十五日,公历的4月5日前后。

《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春分后十五日,北斗星柄指向乙位,则清明风至。

“清明”节气由此得名。

6、谷雨

在唐代高宗年间,有位叫谷雨的年轻人,水性很高渗好。

有一次他的家乡曹州发大水,他凭借着这个本领救出了村民,还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一颗牡丹花,并拜托一位花匠师傅好好地栽养。

谷雨和一位每天来看他母亲的女子日久生情,想提出与这州闷位姑娘成亲的时候,却得知这位美丽的姑娘是位牡丹仙子,而正是几年前他救起来的那颗牡丹。

牡丹仙女和谷雨约定:“待到明年四月八,奴到谷门去安家。”

后来,牡丹花仙的仇人秃鹰得了重病,逼迫牡丹姐妹为其酿造花蕊丹酒医病。

牡丹姐妹不愿取自己身上的血,酿下丹酒供恶贼饮用,却被秃鹰抓走关押。

谷雨历尽艰险,在自己生日那天,终于闯入魔洞战胜秃鹰,救出了众花仙。

当大家准备回家时,尚未咽气的秃鹰一支暗剑刺中了谷雨。

牡丹仙女恼怒万分,拿起谷雨的板斧,将垂死挣扎的秃鹰砍成了肉泥!回转身来,抱起谷雨的尸体,泣不成声。

谷雨以自己的性命救了这些花仙的生命。

谷雨死了。

他生在谷雨,死在谷雨,遇难时年仅二十一岁,谷雨被埋葬在花匠的百花园中。

从此,牡丹和众花仙都在曹州安了家,每逢谷雨时节,牡丹就要开放,表示她们对谷雨的怀念。

7、立夏

立夏这个节气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戚迹脊的转换,为一年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

8、小满

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

9、芒种

芒种的“芒”字,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芒种的“种”字,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

“芒种”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

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农民间也称其为“忙着种”。

10、夏至

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

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11、小暑

”暑”表示炎热的意思,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

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

12、大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

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

注释:大暑,在六月中旬,天气炎热,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

斗指到丙的时候是大暑,比小暑热,所以叫大暑。

13、立秋

“秋”就是指暑去凉来。

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

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

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14、处暑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处暑节气意味着即将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

15、白露

传说白露是一个手艺十分了得的御厨,盖世无双,连最爱挑剔的皇帝都没有二话。

一日,皇帝问白露:“这天下什么最好吃?”白露答:“盐!”皇帝本来是想炫耀自己拥有的“山珍海味”,而白露竟然夸的是连平民百姓都看得普遍的“盐”。

盐怎么“最好吃”?蔑视皇权,这是“欺君之罪”呀!皇帝一气之下杀了白露,且告知御膳房,七日内不得用盐。

一连七日,山珍海味没了盐,变得索然无味。

皇帝越吃越想吐,方知错杀了白露。

皇帝好后悔,就用御笔在素绢上写下“错斩露七日已无天日”几个大字。

正巧有大臣来拜见,皇帝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后悔”,就慌忙中烧了字绢。

这一烧,正好被路过的城隍爷收下。

城隍爷上天呈给玉帝,玉帝“准奏”,故就有了纪念白露的“白露节”。

16、秋分

“分”示昼夜平分之意,同春分一样,此日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相等。

秋分时,地球绝大部分地区这一天昼夜均分,各12小时;在北极点与南极点附近,这一天可以观测到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上。

17、寒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注释: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

18、霜降

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

19、立冬

在立冬时节,有“送寒衣”的习俗。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为“送寒衣节”。

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

为免先人们在阴曹地府挨冷受冻,这一天,人们要焚烧五色纸,为其送去御寒的衣物,寄托着今人对故人的怀念,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悲悯。

20、小雪

中国广大地区西北风开始成为常客,气温下降,逐渐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过于寒冷,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称小雪。

21、大雪

传说有一种小鸟,叫寒号鸟。

这种鸟与众不同,它长着四只脚,两只光秃秃的肉翅膀,不像一般的鸟那样会飞行。

夏天的时候,寒号鸟全身长满了绚丽的羽毛,样子十分美丽。

寒号鸟骄傲得不得了,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漂亮的鸟了,连凤凰也不能同自己相比。

于是它整天摇晃着羽毛,到处走来走去,还洋洋得意地唱着:“凤凰不如我!凤凰不如我!”

夏天过去了,秋天到来,鸟们都各自忙开了,它们有的开始结伴飞到南边,准备在那里度过温暖的冬天;有的留下来,就整天辛勤忙碌,积聚食物啦,修理窝巢啦,做好过冬的准备工作。

只有寒号鸟,既没有飞到南方去的本领,又不愿辛勤劳动,仍然是整日东游西荡的,还在一个劲地到处炫耀自己身上漂亮的羽毛。

冬天终于来了,天气寒冷极了,鸟们都归到自己温暖的窝巢里。

这时的寒号鸟,身上漂亮的羽毛都脱落光了。

夜间,它躲在石缝里,冻得浑身直哆嗦,它不停地叫着:“好冷啊,好冷啊,等到天亮了就造个窝啊!”等到天亮后,太阳出来了,温暖的阳光一照,寒号鸟又忘记了夜晚的寒冷,于是它又不停地唱着:“得过且过!太阳下面暖和!"

寒号鸟就这样一天天地混着,过一天是一天,一直没能给自己造个窝。

到了大雪时节,北风呼啸,阳光也失去了往日的温暖。

寒号鸟没能混过寒冷的大雪节气,终于冻死在岩石缝里了。

22、冬至

古人讲: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23、小寒

小寒,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标志着冬季时节的`正式开始。

当太阳到达黄经285°(小寒)时,对于神州大地而言,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到来了。

24、大寒

相传,在古印度北部,即21世纪的尼泊尔南部,迦毗罗卫国有个净饭王,他有个儿子叫乔答摩·悉达多,年轻时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苦恼,发现社会生活徒劳无益,并对婆罗门教的神权极为不满。

于是,在他29岁那年,舍弃王族的豪华生活,出家修道,苦行6年。

大约在公元前525年的一天,他饿得骨瘦如柴,决定不再修行。

这时遇见一个牧女,送他乳糜食用。

他吃了乳糜,恢复了体力,于是他端坐在佛陀伽耶一株菩提树下,彻悟成道,并创立了佛教。

史传,这一天正是中国的农历十二月初八日,由于他是释迦族人,后来佛教徒们尊称他是释迦牟尼,也即是释迦族圣人的意思。

扩展资料

二十四节气(24 solar terms),是指太阳历(干支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

十四节气是上古时代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依据黄道面划分制定,属太阳历范畴。

24节气来历及小故事2

在我国农民种植庄稼,都是根据时节来进行种植。那么你都只知道有哪些时令节气吗。

我国一共有二十四个节气,按顺序排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那么你们知道这些节气是怎么由来的呢?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我们祖先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古人们通过观察天体的运动再结合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推导出指导农业生产的气候变化规律。后来经过历史发展,农历吸收了干支纪年法的节气成分作为历法补充,形成了阴阳合历,由此“二十四节气”也就变成了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

二十四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每一个节气都有其特殊的意义。

1、立春:立春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其含意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万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2、雨水:雨水是二十四个节气的第二个节气,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3、惊蛰:惊蛰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开始孵化。

4、春分:春分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

5、清明:清明时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从前,在清明节这一天,有些人家在门口插上杨柳条,还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

6、谷雨:谷雨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谚云“谷雨时节种谷天”。

7、立夏:立夏是夏季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万物旺盛大。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显著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最重要节气。

8、小满: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9、芒种:“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麦、大麦等,“种”指种子。芒种时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过了这个时候再种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

10、夏至:夏至时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上空,北半球正午太阳最高。此时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

11、小暑:小暑时天气已经很热了,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此时,已是初伏前后。

12、大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勤二伏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经常出现40℃高温天气。

13、立秋:立秋指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14、处暑:处暑时夏季火热已经到头了,暑气就要散了,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是气候变凉的象征,表示暑天终止,秋天到来。

15、白露:白露时天气转凉,地面水汽结露。

16、秋分:秋分这一天同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

17、寒露: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露水日多且气温更低了。

18、霜降:立降时天气已冷,开始有霜冻了,所以叫霜

19、立冬:立冬是冬季的开始,冬作为终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了,作物收割之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

20、小雪:小雪气温下降,开始降雪,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节,所以叫小雪。

21、大雪:大雪前后,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而北方,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冬了。

22、冬至: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

23、小寒:小寒以后,开始进入寒冷季节。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

24、大寒:大寒就是天气寒冷到了极点的意思,前后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正值三九刚过,四九之初。

24节气来历及小故事3

24节气来历及小故事:

一、24节气来历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古代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24节气小故事

1、惊蛰吃梨

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惊蛰吃梨源于何时,无迹可寻,但祁县民间却有这样一则代代相传的故事。传说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先祖渠济是上党长子县人,明代洪武初年,带着信、义两个儿子,用上党的潞麻与梨倒换祁县的粗布、红枣,往返两地间从中赢利,天长日久有了积蓄,在祁县城定居下来。

雍正年间,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惊蛰之日,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后说,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定居祁县,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经商致富,将开设的字号取名“长源厚”。后来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离家创业”之意,再后来惊蛰日也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

2、冬至

传说冬至节气最早是周公采用土圭法测影测出来的,早在3000多年前,周公始用土圭法测影,在河南洛邑测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为土中。相传“冬至”是24节气(时间平均法)当中最早被周公测定出来的一个,因此有把冬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的说法。

《尚书·洛诰》中说:周公“朝至于洛师”,对洛阳周边的几个地方做了考察,最后确定涧水东、瀍水西、瀍水东皆“惟洛食”(都是兴建宗庙社稷的好地方)。周公通过“土圭测景”选定洛邑基址的史实,被载入了古代典籍,也被后人奉为封邦建国的成法。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故事

一、小年的故事

1、从前,有一个皇帝,嘴馋极了,走到哪儿,吃到哪儿,只要没吃过的都要尝尝。这一天,他闲逛到村子里,遇见了一个漂亮姑娘。姑娘提着个篮子。装的什么呀?皇帝好奇地问。

2、姑娘打开篮子,哇,好大的枣糕呀!皇帝吃过很多好东西,可就没吃过枣糕。他对姑娘说:“给我吃点儿吧,我是皇帝!”

3、姑娘微微一笑,把篮子递了过去。皇帝狼吞虎咽,三口五口就把枣糕吃光了。吃完后打了个嗝儿,啊呃,真好吃!接着,皇帝打起了坏主意。我要把这姑娘带回皇宫,让她天天给我做枣糕吃!他对姑娘说,你马上再给我做七七四十九块枣糕。做不出来,我就把你带走!姑娘听了,不慌不忙地说,好!

4、她拔下头上的金簪,冲着篮子一划。咦?热气腾腾,不多不少,正好七七四十九块枣糕。太神奇了!皇帝还没明白过来。他见难不住姑娘,就耍赖让姑娘喂他吃。姑娘转过脸去不搭理他!皇帝生气了,非要把姑娘带走。他伸手一抓······

5、姑娘伸出手,一巴掌把皇帝打上了灶台,皇帝一下子贴到了墙头上。这下坏了,皇帝想下来,可怎么也下不来。这一天,刚好是农历的腊月二十三。谁让你嘴馋!这回啊,别人坐着你站着,别人吃着你看着吧!说完,姑娘驾起彩云飞上天去。贪吃的皇帝从此成了灶王爷。

6、从此以后,灶王爷就天天站在灶台边,看人家吃饭。时间长了,人们觉得灶王爷怪可怜的——毕竟爱吃好东西也没什么错啊。于是,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大家就给灶王爷摆上好吃的,这叫做祭灶。

7、到了这一天,孩子们最高兴了,他们跟灶王爷一起吃枣糕、柿饼、核桃、糖饼、还有糖瓜。据说,过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就要上天去跟玉皇大帝说说这一年来人间发生的事。他吃了糖瓜嘴巴甜,见了玉皇大帝,就只说人们的好话。

二、元宵的故事:

1、在古代,有一只来自神界的天鹅闯入人间,却被人类的猎手误杀了。闻听此讯,天界最高的神玉皇大帝发誓为这只天鹅报仇,于是他开始制定计划,准备派出一支天兵天将的队伍,于农历正月十五来到人间,火烧所有的人和动物。

2、但是其他神仙并不赞同这一暴虐的计划,于是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提醒凡间的人们。结果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前后,人间每一个家庭都在自家门外挂起灯笼,并燃放烟花爆竹,这给天兵天将造成各家各户起火燃烧的假象。天兵天将们以为人们都已经被天火烧死了,于是亩耐就回天庭复命。通过这种方式,人类成功骗过了玉皇大帝,也因此逃过灭绝的危险。

三、春节的故事:

1、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缓耐备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2、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3、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4、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5、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灯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6、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7、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

8、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9、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四、端午的故事:

1、很久以前,上虞古舜江西岸的凤凰山下有个小渔村。村里有个姓曹的渔夫。渔夫有个女儿叫曹娥。 一扰毁年春夏之间,两岸连续大雨,舜江洪水暴涨。曹娥她爸怕错过渔汛,他不顾曹娥反对出江去捕鱼。

2、父亲去了,曹娥在家不放心。她一次次跑到江堤上去望。后来,曹娥沿江向上、下游找寻还没见到父亲。太阳快落山了,曹娥从她父亲的伙伴口中得知:他们一起在张网,突然一个大浪,把她父亲的小船推进漩涡,让水冲走了。曹娥一听吓出了魂灵,大叫一声“父亲、父亲”,拔脚朝下游追去。

3、她在江边来回哭叫。第八天,曹娥望着江水,看见她爹在跟水搏击。曹娥纵身向江水扑去。又过了三天,江面风平浪静,人们却在下游十多里的江面上,看到一股江水在盘旋,隐隐约约好像有人在游动。人们赶过去,发现正是曹娥和她的父亲。曹娥虽然死了,但她却能找回父亲的尸首,把他负到江堤边,人们都说这是她的孝心感动天。

4、据说波涛汹涌的曹娥江水在流经曹娥庙时总是平静的。当地百姓认为,那是因为江水自觉愧对孝女曹娥。曹娥的孝心感动了天,更感动了四周的乡亲,他们好生安葬了曹娥父女,又在曹娥跳水救爹的江边造了庙,塑了她的像,尊她为“孝女娘娘”,还把渔村叫做曹娥村,把这条江改名曹娥江。每逢曹娥救父这一日,曹娥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各省各府都有来拜曹娥孝女娘娘的,许多人题词送匾赞扬曹娥的孝行。

5、据说,曹娥投江的那一天正是五月初五,因此,很多人将端午节视作怀念孝女曹娥的日子。

五、腊八节的故事:

1、相传老两口过日子,吃苦耐劳,持家节俭,省下一笔大家业,可是宝贝儿子却不争气,娶个媳妇也不贤惠,很快就败了家业,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小俩口冻饿交加,幸好有村人、邻居接济,煮了一锅大米、面块、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杂合粥。意思是:吃顿杂合粥,教训记心头。

2、这顿粥让小两口改掉了恶习,走上正道,靠勤恳的劳动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来。民间流行腊八吃粥的风俗,就是人们为了以此教训警告后人而相沿的。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

3、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4、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农历小故事听听 农历的故事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农历小故事听听 农历的故事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上一篇:今年是什么农历年 今年是什么农历年号

下一篇:更多十二星座

本文标题:农历小故事听听 农历的故事

本文链接:http://m.xingzuo789.com/article/71366.html

使劲推荐

农历小故事听听 农历的故事
农历小故事听听 农历的故事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农历小故事听听 农历的故事的...

今年是什么农历年 今年是什么农历年号
今年是什么农历年 今年是什么农历年号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今年是什么农历年 今年是什么...

822农历是多少 2023822农历
822农历是多少 2023822农历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822农历是多少 2023822农历的...

1978年10月21日农历是多少 1978年10月21日农历是什么星座
1978年10月21日农历是多少 1978年10月21日农历是什么星座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1978年10月21日农历是多少 197...

2023年农历九月十六阳历是多少 2023年农历九月十六是什么星座
2023年农历九月十六阳历是多少 2023年农历九月十六是什么星座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2023年农历九月十六阳历是多少...

发表评论

相关推荐

农历四月属蛇的人命运如何 农历四月属蛇女运势
农历四月属蛇的人命运如何 农历四月属蛇女运势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农历四月属蛇的人命运如何 农...

农历粤语怎么说 农历粤语怎么打字
农历粤语怎么说 农历粤语怎么打字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农历粤语怎么说 农历粤语怎么...

农历要说日吗 农历要求
农历要说日吗 农历要求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农历要说日吗 农历要求的文章,...

在农历出生的日子入新房好吗 在农历出生的小孩不好吗
在农历出生的日子入新房好吗 在农历出生的小孩不好吗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在农历出生的日子入新房好吗 ...

农历简介 农历简史
农历简介 农历简史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农历简介 农历简史的文章,本文...

精选十二星座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