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12月底是跨年吗 12月取得的跨年收入如何入账的文章,本文对文章12月底是跨年吗 12月取得的跨年收入如何入账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相关法律法规条文:
1、印制年份跨年度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明确普通发票分类代码中年份代码含义的通知》(国税函〔2023〕218号)规定:“一、普通发票分类代码中的第6、7位年份代码,是指发票的印刷年份,并非发票的使用年份,可以跨年度使用。”
2、开具年份跨年度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34号)第六条的规定:“企业当年度实际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及时取得该成本、费用的有效凭证,企业在预缴季度所得税时,可暂按账面发生金额进行核算;但在汇算清缴时,应补充提供该成本、费用的有效凭证。”《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税务处理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15号)第六条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对企业发现以前年度实际发生的、按照税收规定应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而未扣除或者少扣除的支出,企业做出专项申报及说明后,准予追补至该项目发生年度计算扣除,但追补确认期限不得超过5年。”
具体处理方式:
一、税法对费用列支期间的要求跨越年度取得发票入账,在税收方面主要影响企业所得税。由于企业所得税按年计算,分期预缴,在纳税年度内发票跨月入账,并不影响当年度所得税的计算。对跨越年度取得发票入帐,虽然不过是时间性差异,但影响不同纳税年度的配比和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有关税法的要求:
内资企业:
1.费用税前列支的一般原则:根据《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规定,税前扣除的确认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权责发生制原则。即纳税人应在费用发生时而不是实际支付时确认扣除。
(2)配比原则。即纳税人发生的费用应配比或应分配的当期申报扣除。纳税人某一纳税年度应申报的可扣除费用不得提前或滞后申报扣除。
2.以前年度应计未计费用的处理: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几个具体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6〕79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业务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7]191号)规定,企业纳税年度内应计未计扣除项目,包括各类应计未计费用、应提未提折旧等,不得移转以后年度补扣,是指年度终了,纳税人在规定的申报期申报后,发现的应计未计、应提未提的税前扣除项目。
3.所得税汇算清缴期间发现漏计费用的处理:根据《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23]200号)规定,企业在所得税汇算清缴期限内,发现当年度所得税申报有误的,可在所得税汇算清缴期限内向主管税务机关重新办理年度所得税申报和汇算清缴。
4.对广告费扣除的限制:根据《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规定,内资企业申报扣除的广告费支出,必须符合的条件包括:已实际支付费用,并已取得相应发票。即广告费支出没有取得发票一律不允许在所得税前列支。
外资企业:
1. 费用税前列支的一般原则:根据《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第十一条规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
2. 所得税汇算清缴期间发现漏计费用的处理:根据《关于印发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3]13号)规定,企业在所得税汇算清缴期限内,发现当年度所得税申报有误的,可在所得税汇算清缴期限内向主管税务机关重新办理年度所得税申报和汇算清缴。
这一点内、外资企业的处理是一致的。
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
1. 按税法的要求,费用只能在所属年度扣除,不能提前或结转到以后年度扣除。
2.当年的费用当年没有取得发票,并不意味着这笔费用就不能在当年的所得税前列支。如广州地税穗地税发[2023]276号文件的规定。会计的结账日期为每年的12月31日,但所得税汇算清缴期间为每年的1月1日到4月30日。根据上述规定,在汇算清缴期间取得发票的,可以重新办理年度所得税申报和汇算清缴,调减应纳税所得额。在汇算清缴结束后取得发票的,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纳税人超过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纳税人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三年内发现的,可以向税务机关要求退还多缴的税款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
1.作为预提费用处理,目前对企业预提的费用,外资企业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处理,对从事信贷、租赁等业务的外商投资企业,根据国税发[2002]31号文件规定,除可按规定提取的坏账准备金基金外,其他情况不得在所得税前再预提其他项目的准备金、基金、未来费用等。
对内资企业,国税函〔2003〕804号文件规定,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费用必须遵循真实发生的原则,除国家另有规定外,提取准备金或其他预提方式发生的费用均不得在税前扣除。对纳税人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预提的费用余额,在申报纳税时应作纳税调整,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
广东地税对预提费用的处理:根据合同预提到纳税年度12月止的预提贷款利息、场地租金等准予税前列支,其他预提费用或者超过纳税年度预提的费用需要纳税调整。
预提费用当年做纳税调整的,下一年度实际支付时可在实际支付年度税前扣除。一般收到发票才付款的(即下一年度付款)可以采用这种做法。
2.先计入费用,收到发票后再附到记账凭证先将费用计入当年的费用,符合会计处理的及时性,但不能取得发票的话,这部分费用就不能在所得税前扣除,所得税汇算清缴时要做纳税调整。对纳税年度以后才取得发票的,缴纳所得税分以下情况处理:
(1)在汇算清缴期间取得发票的,不需要做纳税调整,已经办理纳税申报和汇算清缴的,可以重新办理年度所得税申报和汇算清缴。
(2)在汇算清缴结束后才取得发票的,仍可以作为所属年度的费用在所得税前扣除。当年多缴纳的所得税,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纳税人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三年内发现的,可以向税务机关要求退还。以下是广州地税的规定,可供参考:穗地税发[2023]276号文件规定,税务机关在税务检查工作中发现纳税人以不合法凭证列支成本费用的,并有根据认为纳税人该成本费用税前扣除的确认遵循权责发生制、配比、相关性、确定性、合理性原则的,可要求纳税人在规定期限内从销货方或提供劳务方重新取得合法有效的凭证。能够重新取得合法有效的凭证,可根据凭证上注明的价款,允许纳税人作为业务发生年度的成本费用在税前扣除。
3. 实际收到发票时再入帐对于这种情况,目前税法没有统一的规定。费用入账年份与发票开具年份不一致,虽然只是时间性差异,严格按税法的要求,上年度的费用不能在实际入账年度扣除,但企业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客观原因引起的。目前比较普遍的做法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非会计差错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发票入帐应该遵循会计核算的及时性、客观性等原则,原则上讲,发票日期与入账时间应一致。但实际业务中,对方当月开出的发票可能要到下个月才能取得,甚至跨越年度,比如12月份开出的发票,12月31日还在邮寄过程中,但当天必须结账,这笔费用无法在当年度入账;有员工12月份出差,但12月31日仍无法赶回公司,其12月份发生的差旅费就无法在当年报销入账。以上是由于客观原因的特殊情况,发票日期与入账日期一般相差很小,比如12月份开出的发票,1月份入账。这种情况不属于会计差错,可以在实际取得发票时入账。
考虑到这是客观存在的特殊情况,对这种情况一般不做纳税调整,直接作为入账年度的费用扣除,只要金额不大,不属于所得税前限额扣除的费用,税务机关一般也认可。因此,对这种情况的处理,取决于主管税务机关的自由裁量权。
(2)会计差错另外一种情况是因为管理不善导致发票不能及时入帐,比如对方8月份就把发票开了,当时没有及时索取,等下年1月拿回发票已经结帐了。或则员工拿很久以前的发票出来报销。这些都是企业内部控制上的漏洞导致漏记支出,在会计核算应作为会计差错处理,所得税处理同上述“先计入费用,收到发票后再附到记账凭证”的情况一样,不再重复。
4.购进货物跨年取得发票的处理到期末货物已经入库但发票账单未到,会计制度规定期末暂估入账。《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使用说明》的规定,月度终了,对于尚未收到发票账单的收料凭证,应当分别材料科目,抄列清单,并按计划成本暂估入账,借记“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科目,贷记“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科目,下月初用红字作同样的记录,予以冲回,以便下月付款或开出、承兑商业汇票后,按正常程序,借记“物资采购”科目和“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票据”等科目。
下一年度在取得发票时,这批材料的成本不一定转入损益,可能还是存货或则在产品、产成品等,这种情况不影响损益,不存在纳税调整的情况。如果年底材料的成本已经结转到损益,也不需要进行纳税调整,这时候原材料在账上可能出现负数,实际收到发票时正常入账就可以了。下面是宁波地税的规定,可参考:《关于明确2004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甬地税一[2004]222号)规定,对企业已经验收入库但发票账单尚未到达的材料物资应按计划成本、合同价格或其他合理价格暂估入账,年度按规定已计入当前损益部分允许所得税前扣除。税务机关应对暂估入账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核,发现长期未取得发票账单,估价明显不合理等情况且无合理理由的有权予以调整。
5.购进固定资产跨年度取得发票对所得税的影响购买固定资产,按会计制度和税法的要求,应在购进固定资产的下月开始计提折旧。因此,12月购进固定资产在1月份取得发票,不影响所得税,不需要对所得税进行调整。
总之,跨年度取得发票入账是否需要进行所得税调整,要根据具体情况处理。纳税人可以通过加强内部管理,以避免跨年度取得发票入账引起的麻烦。
1.快到年底的时候,检查是否有当年的费用支出还没有取得发票的情况,没有取得发票的及时向对方索取并查明原因。比如是否有对方已经开票但没有寄出,或则发票丢失等情况。
2.要求对方开具发票后通知你公司,以便及时取得发票。
3.年底合理安排业务,尽量避免下年度才能取得发票的情况。
每到年初,跨年发票问题总困扰着许多财会人员。跨年发票和支出,常常与税前扣除、各类报表、预决算、年初计划等工作交织在一起,易忙中出错。本文通过梳理三类跨年发票,给读者提供一些处理思路,减少涉税风险。
跨年发票,即发票开具时间为上一年度,而支付、报销、做账却在次年。细数跨年发票,主要涉及预付款、存货及固定资产和成本费用等三类发票。
01
预付款类
此类跨年发票,为销售方或提供服务方预收款项时,因对方提出需要发票而开具。因为,根据发票的开具规则,在销售方或服务提供方在预收款时提出开具的发票的要求是合规的。
例如,某建筑公司为一企业提供建筑服务,企业与建筑公司签订合同,采取预收款方式。假如企业在2023年12月底前支付给建筑公司500万元,建筑公司也在2023年12月31日开具了发票,企业2023年1月收到发票,该发票可在2023年1月入账,并在2023年度进行税前扣除。但建筑公司纳税义务时间应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
根据增值税纳税义务时点规定,如果先开具发票的,为开具发票的当天。而以开具发票的当天为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前提,是纳税人发生应税行为。
02
存货及固定资产类
对于存货,即使收到发票也并不意味着马上可以税前扣除,因为存货须经过入库、领用、生产、销售等环节后才可以在税前扣除。如果发票是上年开具,但存货在次年才完成入库等程序,发票可在次年入账。
例如,企业在2023年12月31日收到一批材料,发票随货收到,该批货物于2023年1月15日验收入库。此时,发票可在2023年度入账,无须纳税调整。同样道理,企业购置固定资产、不动产等,因验收、安装等原因,发票可跨年入账。
03
成本费用类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条规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也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本条例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税务处理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15号)第六条规定,对企业发现以前年度实际发生的、按照税法规定应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而未扣除或者少扣除的支出,企业做出专项申报及说明后,准予追补至发生年度计算扣除,但追补确认期限不得超过5年。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规定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34号)第六条规定,企业当年实际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及时取得该成本、费用的有效凭证,企业在预缴季度所得税时,可暂按账面发生金额进行核算;但在汇算清缴时,应提供该成本、费用的有效凭证。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28号)明确,企业发生支出,应在当年度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汇算清缴期结束前(5月31日)取得税前扣除凭证,作为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相关支出的依据。企业应取得而未取得发票、其他外部凭证或者取得不合规发票、不合规其他外部凭证的,若支出真实且已实际发生,应在当年度汇算清缴期结束前,要求对方补开、换开符合规定的发票、其他外部凭证,且可作为税前扣除凭证。
例如,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借款协议用作补充流动资金,借款本金1000万元,借款期限三年,自2023年1月1日起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利率10%(未超过同期同类金融企业贷款利率标准),借款期满一次性还本付息1300万元。
如果甲公司办理2023年、2023年企业所得税汇缴时,财务费用中列支了100万元利息,既没支付,也没取得发票。虽然甲公司发生的利息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但由于没有实际支付,也没有取得乙公司的发票,因此2023年、2023年的利息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
如果2023年5月31日前取得了发票,甲公司2023年、2023年利息支出已自行纳税调增。这种情况,税务检查发现时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在2023年取得发票时,全额扣除利息支出300万元;二是回归到利息支出的发生年度扣除。
如果2023年5月31日前未取得发票,税务部门发现甲公司办理2023年、2023年、2023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已自行申报扣除未作纳税调增处理,应当书面通知企业60日内补开发票,若能够在60日内取得补开发票,不作纳税调增;反之,若被告知之日起60日内仍未取得补开发票,2023年、2023年、2023年均需调增,调增后即便是在五年追补期内取得补开发票,也不得追补扣除。
如果2023年5月31日前未取得发票(不是经税务检查发现),则企业自行追补调增后,若能够在税款追补期限内取得补开发票,准予追补至该项目发生年度计算扣除。即2023年、2023年、2023年的追补期分别是2023年~2024年、2023年~2025年、2023年~2026年。因此,如果2024年12月31日前能够取得补开发票,2023年度允许追补扣除,此后即便取得补开发票,也不得追补扣除。2023年、2023年的税务处理依此类推。
综合分析
综合上述跨年发票的各种问题,为减少涉税风险,笔者给财务人员提供以下处理思路:
(二)属于当年耗用、销售等存货。对于购进的存货,不管是否有发票,按正常程序办理验收入库手续,然后领用、销售,月底正常办理存货的成本结转。月底或年底,还未收到进货发票,按暂估入库处理;次年5月31日前收到发票可税前扣除,如果未收到发票应做纳税调整。
(三)属于当年购置的固定资产。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23)79号)规定,企业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由于工程款项尚未结清未取得全额发票的,可暂按合同规定的金额计入固定资产计税基础计提折旧,待发票取得后进行调整。但该项调整应在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12个月内进行。因此,不管购置的固定资产是否有发票,按照会计准则办理,对固定资产暂估入账后计提折旧,然后进行税前扣除。
另外,如果存在上一年发生的费用同时开具了发票,但报账时间和付款时间却在次年的情形,如销售人员2023年12月出差,直到2023年1月才报销差旅费。对这种情况,应尽可能要求相关人员在年底前报账,如果不能报账,应根据预估金额确认相关费用和负债,在2023年报账时再冲减相关负债和调整相关费用。
不可以的,只能在开票的当月,也就是12月份入账,入账必须要及时的,不能往后拖延,人为减少收入。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12月底是跨年吗 12月取得的跨年收入如何入账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12月底是跨年吗 12月取得的跨年收入如何入账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下一篇:更多十二星座
本文标题:12月底是跨年吗 12月取得的跨年收入如何入账
本文链接:http://m.xingzuo789.com/article/78666.html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12月底是跨年吗 12月取得的跨...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lpr12月报价 lpr12月会不会上...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12月起海南全岛禁塑 海南12月...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凛音是哪个动漫里的 凛 cv的文...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12月份疫苗 疫苗12月份能接种...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12月猜谜语 12月猜字谜的文章,...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南宁12月份水果 南宁当季水果...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12月上市新股票一览表 12月上...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2023年12月余额宝安全吗 21年...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在农历12月30日的英文 在农历1...